“要在國外客戶中打響產品知名度,咱們一針一線都不能含糊。等做完這批訂單,就要集中精力設計制作和推介有關冬奧的產品,借助冬奧契機,把咱們的民族文化一步步推向更大的國際市場。”在內蒙古蒙元素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制衣車間,董事長娜仁花和工人們正在趕制今年5月從首屆“消博會”帶回的訂單。
“蒙元素”創始人娜仁花,創業之前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紅色文化工作隊烏蘭牧騎工作了10多年的時間。隨烏蘭牧騎在各地演出期間,她接觸到許多原生態的蒙古族傳統服裝樣式,并被其深深吸引。怎樣才能將這些寶貴的蒙古族文化元素融入生活?創辦蒙古族服飾工作室的愿望在娜仁花心里萌芽。
2003年,娜仁花在北京創立服裝設計工作室。創業初期,她走遍了內蒙古自治區大大小小的盟市和旗縣,積累形成了蒙古族傳統服飾數據資料庫。
隨著工作室的發展,2013年,娜仁花創辦內蒙古蒙元素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對蒙古族服裝、飾品進行新概念設計和研發制造。同時,公司建立“蒙古族服飾大數據庫”,將服裝的版型、裁剪、制作細節標準化、數據化,為蒙古族服飾的傳承奠定信息化基礎。
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贏得了客戶認可,2018年9月和2019年10月,“蒙元素”傳統服飾先后登上法國巴黎服裝展示秀和中國國際時裝周展示秀,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公司產品從服飾設計逐步拓寬到家具、飾品、家居用品等多個品類,年銷售規模達400多萬元。
談起公司發展歷程,娜仁花心存感激:“公司從建立到發展,來自稅務部門的支持一路相伴。稅務部門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及時為公司送政策、做輔導,幫助公司用足用好各類稅費優惠政策,2017年以來公司已累計享受各類稅費減免31.6萬元。”
收在傳承發展蒙古族民族文化過程中,娜仁花積極幫助農牧民通過制作蒙古族服飾來增加入。她舉辦各類公益培訓班80余次,培訓農牧民婦女6000余人次。公司還在呼和浩特市雙創園區設立“眾創空間”,與內蒙古大學開展校企合作,累計孵化了100多位民族服飾專業設計師。
本報記者 任恒君 通訊員 孫明漢 周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