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源比較復雜,一般認為,主要是古代的烏孫、康居、阿蘭(奄蔡)人和原在中亞草原的塞種人、大月氏以及以后進入這個地區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從13世紀初蒙古民族強大,到15世紀哈薩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關哈薩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聯合的步伐。而哈薩克民族共同體的最終形成與歷史上的“白帳”汗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服裝便于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飾帶有濃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薩克族男子喜歡穿棉毛衣褲,喜歡以條絨、華達呢等作衣料。顏色上多選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褲。選材以羊皮為主,也用狼皮、狐貍皮或其他珍貴獸皮。為了便于上、下馬,褲子用羊皮縫制成大襠褲,因此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襯衣多為高領,上繡花邊。襯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時還再套“袷袢”。
哈薩克族服飾特點
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后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里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貍皮,面子用色彩鮮艷的綢緞。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一般用水獺皮、貂皮、狐皮等獸皮以及羊羔皮制作。男子冬天穿鞣制過的、羊毛朝里的皮襖或皮褲及用狼皮、狐貍皮或其他貴重獸皮(外有布面)縫制的皮大衣。腰帶大多用牛皮所做,寬窄不等,上面鑲嵌著金、銀、珊瑚、珍珠、寶石等飾品。夏季,上了年紀的哈薩克族男子一般穿軟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膠鞋,以保護靴子。年輕男子穿長筒皮靴。獵人則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翹首軟靴。此外,高寒地區的男子也有穿保暖御寒的氈靴的。
哈薩克族女性的服飾比男性服飾要復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女孩子從小戴“塔克亞”,這種帽子帽殼較硬,平頂,頂上插有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上面綴有光彩奪目的珠玉。“沙吾克列”是姑娘們出嫁時戴的尖頂帽,里層為薄氈,外罩綢緞,帽壁繡有以花草和獸角的各種變形體為內容的花紋,鑲嵌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小女孩的衣服上多綴滿銀銅或紐扣,姑娘和少女穿袖口飾有十字繡花邊、下擺帶多褶的連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緊身黑、紅、綠色的坎肩,坎肩的對襟兩邊綴滿亮晶晶的銀飾。未出嫁的姑娘身穿白色內衣,衣領、袖口繡有幾何花紋,外穿飾有花邊坎肩,其下擺是雙層花邊的連衣褶子裙,胸前兩側飾有琳瑯滿目的銀元、鈕扣、珠貝等。中年婦女于暖季穿胸前和下擺用彩絨繡邊,兩邊有兩個衣袋的半截袖長襟袷袢和坎肩;冬季用狐腿皮、羊羔皮裁做的“衣什克”,用水獺皮壓邊,前襟和下擺有各種圖案,罩綢緞布面的皮大衣“庫魯”等。婦女的鞋和靴有許多樣式,一般穿的是“買斯”(軟底皮靴),外套“開布斯”(套鞋)。富裕人家女子的靴子和鞋襪較講究,她們所穿的“開布斯”上有各種裝飾物,“買斯”上繡有花紋。
哈薩克族男式服飾
男子內穿套頭式高領襯衣,青年人的衣領上多刺繡有彩色圖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帶,上系小刀,便于飲食,下穿便于騎馬的大襠皮褲,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兩種。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形帽,左右有兩個耳扇,后面有一個長尾扇,帽頂有四個棱,這種帽可遮風雪、避寒氣;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氈帽,帽的翻邊用黑平絨制作,這種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薩克族女式服飾
哈薩克族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她們喜用白、紅、綠、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制作連衣裙,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繡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時穿棉大衣。女子最講究帽子和頭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條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頭巾,冬天戴一種絨布的硬殼圓頂帽,帽頂飾有貓頭鷹羽毛,象征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尖頂帽,上有繡花與金銀珠寶裝飾,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在臉前,一年后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后開始戴披巾。
哈薩克族的飲食與游牧生活有密切聯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薩克人的日常飲食里,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能一日無茶。一日三餐,白天的兩餐,主要是飲用磚茶和茯茶煮出來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濃茶里加點鹽,兌點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麥,這是早餐和午餐。晚上吃一頓帶有肉、面的主食,大量飲茶,冬可驅寒,夏可解暑。因為食肉多,喝茶可幫助消化和增加營養。
在冬季來臨,大雪即將封山的時候,哈薩克人要宰殺一些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馬腸子、牛肉灌腸和熏肉、炒肉片等作為冬儲肉,這樣加工出來的肉可以吃到來年的春天。
哈薩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馬奶、駱駝奶制成。有諺語說:“奶是哈薩克的糧食”。可見奶制品在哈薩克族食品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種類主要有鮮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馬奶酒等等。因游牧生活需不斷搬遷,哈薩克族面食的制作方法也簡單、方便,不受條件限制,傳統面食主要有烤餅,油餅、炒小麥、“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塊覆蓋在面條上的一種手抓飲食)、“包爾沙克”(羊油炸面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