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而在春節有一個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習俗,那便是:“穿新衣”,大年初一日,人們都要穿新衣,蘊含送舊迎新之意,同時也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的壯族同胞,每年大年初一都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新衣,與同胞一起辭舊迎新,迎接新年里新的收獲、新的前程。隆林的壯族同胞由地域劃分為三個支系,三個支系的服飾形式各異,其中最具隆林特色的民族服飾為壯族袞服和壯族三層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隆林壯族同胞在新年都會穿上怎樣的漂亮衣服呢。
隆林壯族袞服,主要流行于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境內的金鐘山鄉、豬場鄉、革步鄉、天生橋鎮、者保鄉、椏杈鎮、者浪鄉、新州鎮、克長鄉等地。
隆林壯族袞服用家織布制作,呈黛藍色,外衣與內衣搭配穿著,外套為大襟、圓領、中袖,內衣為立領、長袖,衣長蓋臀,腰身凸顯,內衣袖子圖案用稻穗、欄桿、古幣圖形構成,寓意有糧、有房、有錢,形狀美觀、大氣,文化內涵豐富。衣襟、衣袖鑲緄按不同年齡段配花配色,突出穿著者的身份和地位。傳統上,壯族婦女視袞服為珍貴服飾,一般在出嫁、赴宴、約會、對歌、過年等重要場合才穿。
隆林沙梨鄉一帶壯族同胞最為盛行的服飾為“三層樓”服飾。隆林壯族“三層樓”服飾,衣短齊腰,裙擺至膝,褲長過腳,由上衣、裙子和褲子三層的搭配,故稱“三層樓”,服飾上衣為三角領,衣領用一條繡花布條裝飾,在胸前交叉后左片往右至右手腋窩下用蝴蝶結固定;褲子是寬大的唐裝筒褲;在褲子外套穿百褶裙,裙長至膝蓋。民間說法為裙子穿在長褲外,該百褶裙是圍裹裙。從裙腰至擺開口的裙片,在前身交疊,以紐帶系合;頭飾是白布織八角花垂穗頭巾。布料主要選純棉家織布為面料,分有夏裝和冬裝。上衣以白、藍、黑三種色調為主,裙子一般為藍色。盛裝上衣用染黑磨亮后的家織布制作。
隆林壯族服飾和衣飾繡品的品質,往往是人們評判壯族年輕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標準,服飾制作技藝體現了壯族婦女的智慧、聰敏、靈巧,服制作質量優劣影響到人們對一個婦女持家能力的評價,做好壯族服飾是壯族婦女必須學到的本領,也反映了壯族的自然崇拜文化及樸素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