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交匯處。侗族服飾千姿百態,款式豐富。族人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性;而節日慶典時則盛裝出席,注重裝飾審美。
千姿百態的服裝
侗族服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美感。侗族女子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的功效。但是每逢侗族傳統節日到來,侗族美麗的姑娘們就會將自己珍藏的節日盛裝穿戴起來。侗族女子傳統民族服裝注重裝飾的審美,注重樸素和華貴的搭配。根據侗族女子服裝特點,可將侗族服裝分為三種款式——緊束型裙裝、寬松型裙裝和褲裝。侗族女子的頭飾非常有特色——飄逸的長發用紅頭繩扎住,盤在頭上,再包上黑紗帕,在腦后再別上銀簪、銀梳等銀飾,再裝飾上銀盤花、銀頭冠等頭飾,分外迷人和奪目。侗族男子的服飾相對于女子來說。顯得簡樸、大方。他們在頭上用青布包頭;上身穿著立領的對襟上衣,外罩無紐扣的短坎肩,衣襟等處有繡飾;腰間系傳統的侗族腰帶;下身穿長褲,裹綁腿,穿草鞋或直接打赤腳。侗族人喜歡穿戴自紡、自織和自染的傳統侗布,喜歡青色、紫色、白色和藍色的服飾。顏色較深的顏色多在春、秋、冬三季穿著,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節日盛裝的時候穿著。
圖騰服飾紋樣
侗族是一個信仰多神的民族,相信“萬物有靈”。在侗族人心里,凡是世間存在的事物,如花鳥魚蟲、山川河流,都會“顯靈”,驅邪除害。于是,侗族人便喜歡穿附有這些圖案的服裝,以祈求得到神靈的庇護和保佑,平安健康。侗族以農耕為主,因此尤其崇拜與稻耕有關的自然物,如山、水、太陽、樹等,在服飾上也有許多與圖騰崇拜有關的紋樣。如魚骨紋、三角紋、菱形紋就來源于魚圖騰;螺旋紋來源于對蛇的崇拜;水波紋、漩渦紋則與侗族水崇拜有關;龍紋源于龍圖騰;云雷紋來源于天和雷的崇拜;童帽上常有動物圖案,這是在為孩子祈禱健康,有護身符的意義。
侗族服飾色彩特點
侗族愛用黑、藍、紫、白、粉紅等淡雅、明快又溫馨的色彩,忌大紅大綠,服飾色彩鮮艷明朗,毫不陰暗晦澀,但又不顯得繁復而令人眼花繚亂,同時它秀麗和諧,色塊之間和整套服飾搭配協調合理,給人以一種清麗悅目的審美感受。侗族婦女服飾一般是在清藍底色上,在衣領、襟邊、胸兜、袖口、下擺等處配以色彩斑斕的花紋裝飾,主要有綠、黃、白,顯得清新秀麗,素雅和諧。帕子之類的織繡品,多以白布或黑布做底,用黑線或白線、藍線挑花刺繡而成,黑、藍、白對比鮮明,格調樸雅。背帶、圍腰、童帽等,一般以黑色絨布或侗布做底,用色彩鮮艷的紅色或綠色的絲線繡成,風格雅致,色調明快。侗錦的色彩,通常以藍色和黑色作底,配繡于粉紅色為主的太陽、月亮、龍、花、魚、烏等,使對比色統一于深色之中,冷暖色協調組合,呈現出一種明快素雅、秀麗和諧的審美風格。
侗族的服飾色彩又給現代服裝設計師帶來無限的服裝設計元素和設計靈感。比如在張天愛的作品中,通常都以紅黑兩色為基調,簡潔高貴,渾然天成。衣著展示則以東方本土風情為本,但同時又有著清新濃郁的異域情調,這些女裝成衣無論從面料款式,還是從做工搭配等方面都近乎完美,無可挑剔。吳海燕、張天愛、張肇達、陳家強等都多次發表過相關主題的作品,為復興我國民族服飾文化作出了貢獻。其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侗族服飾色彩,透過時尚與經典創意組合詮釋服裝內涵,時尚與經典、東方文化傳統與時尚交集薈萃,追求服裝獨特的民族風格,注重整體色彩,個性而不張揚。
璀璨的少數民族總能孕育出自己的獨特文化,侗族服飾就是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們將自己的求美的心理融入在服飾中,為自己多增添一份獨有的特色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