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實施《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根據“百年百藝——慶祝建黨100周年浙江非遺展示展演活動”總體安排,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任務要求,聚焦鄉村振興、浙江文旅“三個地”建設,聚焦非遺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按照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創造創新的工作思路,推進非遺展示體驗工程建設,進一步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將于9月16日至9月20日在杭州市富陽區舉辦第十三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以下簡稱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同時推出線上博覽會,深化線上線下共享的展會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開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以“共享非遺共同富裕”為主題,以繪好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念好新時代“非遺山海經”為主線,努力實現文化建設現代化先行,通過活動的舉辦,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遺的濃厚氛圍,文化自信充分彰顯、文化形象更加鮮明、文化素質顯著提升,促進形成具有國際影響、中國氣派、古今輝映、詩畫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
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圍繞“薪火傳承之光、鄉村振興之路、少年研學之行、文旅融合之美”展開,深化線上“五朵云”模式,打造興產業、聚人氣、促消費,線上與線下多場景、多維度互動的非遺博覽會。
一、匯聚“薪火傳承之光”
樹立行業標桿,共筑文化高地。深入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持續推動傳統手工藝高質量發展。通過設立專業獎項,開展覆蓋全國的展評活動樹立行業標桿,促進創意創新與技能提升,促進傳統轉化與生活美化。進一步拓寬傳統工藝產品的推介、展示、銷售渠道,推動傳統工藝類非遺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
二、探尋“鄉村振興之路”
創新設計轉化,提升文化賦能。將非遺保護傳承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秉承非遺是傳統的又是時尚的理念,發掘鄉村文化元素,把產業力量“請進來”,搭建產品設計、展示和銷售平臺,讓非遺產品“走出去”。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上,不斷堅持開發式幫扶,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幫助傳人發展產業、參與就業等。
三、開啟“少年研學之行”
拓寬傳承路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創新傳承人培養方式。讓非遺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學習生活,實現非遺保護與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機銜接。將非遺與研學相結合,培育青少年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文化自信。通過組織培訓、提供展示平臺、對接市場渠道等方式,為青年傳承人提供有力支持,為其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環境。
四、描繪“文旅融合之美”
強化線上線下,促進文化消費。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影響力的非遺旅游商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旅游產品的載體融入現實生活,推動非遺在人民群眾的當代實踐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線上展播、網絡直播等方式,將各類優秀非遺和旅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觸達更多人群,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追求個性化、多樣化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從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開始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非遺應對數字變革“高起點”定位。
疫情當下,線上消費、虛擬體驗將成為常態,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深化線上“五朵云”模式,積極打造“雙空間、多渠道”可購買,可品鑒,可互動的文旅消費體驗場所。
主動擁抱互聯網經濟新業態、新渠道,通過應用5G、AI、VR等前沿科技手段,不斷創新非遺的表現形式,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堅持非遺傳播渠道多元化、數字化,將優秀傳統文化予以活態展現,讓非遺“看得見”、“學得來”、“帶得走”。
“非遺+數字”持續賦能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充分運用數字多媒體手段,記錄和留存代表性傳承人所承載的獨到技藝和文化精神,促進我省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播,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非遺促進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
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是以當代生產生活為中心的文化實踐,讓傳統工藝、傳統設計通過再生走進現代家庭生活,融入現代旅游,才能真正實現保護價值,實現雙贏。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在富陽區富春山館舉辦,是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也是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的有益探索。
非遺作為獨特的文化形態將成為旅游產品差異化、特色化的內在支撐,推進非遺保護與特色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引導傳承人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資源優勢,打造非遺旅游新亮點,真正把非遺項目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優勢。
進一步發揮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展示平臺的作用,積極探尋文旅融合中“非遺+”的無限可能,通過情景化、沉浸式、互動式的展陳展演模式,讓受眾沉浸其中、參與其中。
3、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文化傳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不可抹去的民族文化記憶。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匯聚設計、媒體、品牌產業鏈、銷售渠道等力量,重點發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MCN機構共同鏈接眾多品牌,進行跨界聯動、深度融合,為傳統文化設計賦能,完善非遺傳統技藝產品的研發體系。
進一步發揮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平臺功能,以沙龍論壇、展覽展銷等多種形式,多維度展現優秀案例,多方位總結實踐經驗,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進一步強化博覽會(杭州工藝周)探索、引領功能,融合傳統與時尚元素,讓非遺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
附件
第十三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主要活動安排
本屆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以“共享非遺共同富裕”為主題,倡導“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理念,積極響應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國家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工作部署,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事業產業,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動力。進一步加速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運用數字化傳播,加快培育多元市場,助力鄉村振興,為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新時代特色,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變,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機遇,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時間:2021年9月16日至20日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一、薪火傳承之光
1.非遺傳承人薪傳獎評選(提名)活動。以參與本屆博覽會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對象,通過推薦、提名、審定等方式,產生非遺傳承人薪傳獎20名。
2.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陶瓷工藝)邀請展。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中陶瓷類項目為主要對象,面向全國特邀陶瓷類傳統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進行作品展示。展覽以巧思巧手為主線,圍繞工藝與自然的關系,展現過去與現在、自然與藝術之間的關聯,讓非遺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
3.薪傳獎傳統工藝(陶瓷工藝)大展。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創造創新”為目標,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核心價值,通過組織開展展評活動,促進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與轉化利用。6月下旬,組織開展初評,通過作品照片、視頻等進行評審,確定參加終評作品。9月中旬以薪傳獎傳統工藝(陶瓷工藝)展評入圍作品為對象舉辦展覽,并現場開展薪傳獎終評。
二、鄉村振興之路
4.“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本屆沙龍活動主旨聚焦傳統工藝和鄉村振興,將邀請非遺專家、非遺管理者、文化學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村書記和新媒體人等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共同交流、探討,進行觀點的碰撞。以浙江及國內外的實踐案例來探究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轉化及其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探討非遺賦能高質量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路徑選擇,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探索非遺傳承的新方向,構建非遺發展新格局。
5.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展覽以視頻、圖文、實物產品等載體詮釋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通過引入設計創新增加非遺傳承人產品創新能力,使非遺產品更好地融入當代、進入市場。
三、少年研學之行
6.非遺進校園成果展。立足富陽,集中展示“非遺進校園”成果,交流“非遺進校園”有關經驗,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廣大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幫助青少年提高文化自信。
7.“萬物啟蒙”研學展。為促進青少年與非遺的互動,“萬物啟蒙”以“一物一課程”的方式,追溯華夏物象文明,走進傳統手工藝,讓孩子們在親歷的過程中與非遺產生情感,進一步傳承弘揚,相應內容將以圖文、視頻、現場DIY等方式在展會中呈現。
四、文旅融合之美
8.第三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游商品展。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影響力的非遺旅游名品,通過好中選優,遴選出一批在非遺傳播和旅游服務中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充分體現浙江地域文化特色和資源特點,商品主題鮮明、市場聲譽好、深受大眾歡迎的非遺旅游商品,以圖文、視頻、實物等多種形式進行系統呈現。
9.線上非遺購。以非遺項目保護單位、中華老字號、傳承人為切入點,運用網絡平臺,集合有關購買鏈接,開辟線上推廣宣傳專區,提供菜單式服務,挖掘非遺資源消費潛力,幫助非遺企業、傳承人拓寬銷售渠道,提振文旅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