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征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于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御風寒;
藏族服飾的特點是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所以,脫掉一只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擴展資料:
民間的藏族服飾:
對社會的上層人和富人及普通百姓的服飾來說,古代藏民族只穿本土生產的氆氌及皮裝,后來在逐漸發展與漢地和印度等的貨物交換的影響下豐富了藏民族的服飾種類,比如上層貴族和商人等富有者男女的冬夏服裝方面,西藏的氆氌協瑪和次等協瑪。
細氆氌、毛呢、漢嘩嘰。布絨、緞子、大綢、綢子、繭綢和猞猁皮、狐皮、羔羊皮的服裝。男姓的靴子有印度皮和黑條絨,布拉料做的靴子,長簡靴子,毛呢裝校的夾底靴子和管筒靴。
女式用毛呢鑄飾的夾底靴,管筒靴,靴子不僅用各種彩色絲線繡成的衣紋裝飾,還在稱謂“貴夫人”和‘小姐”的最上品的靴上還有用珍珠鑲襯的習俗。
藏式協瑪和毛呢面料及絲絨紗成的彩虹紋的圍裙角上腰帶處用各種金絲鍛鑲綴,系各種綢子的腰帶,有的還用絲線織成的鞋帶,貴族紳士,冬季戴緞子面料上用錦緞的間襯及俄羅斯緞的面底上用海龍和獺皮鑲邊的大仄帽;
還有人戴一種叫長壽金絲緞的帽子和氈帽等品質上乘面料的帽子,中等人家的少數男女也穿協瑪和次等協瑪、細氆氌、毛呢及漢嘩嘰,繡綢、綢子等面料的飾裝。
次下大多數人穿細氆氌和開毛氆氌、粗氆氌、薄毛嘩嘰、綿絲嘩嘰、假絲、錦厚絲、代繭綢、薄紗、有毛錦、喀拉等面料的服裝及男式鞋;
少數人穿印度皮和布拉、條絨的靴子及皮鞋,女姓穿藏式靴、管筒靴、帖里等毛呢及氆氌裝嵌的靴子,系厚絲和布做的腰帶,女姓還系協瑪及細氆氌的面料上金絲緞加村的圍裙。
普通百姓男女的服裝方面,少數人穿上等細氆氌和毛呢的服裝,其它大多數百姓穿上等細氆氌和開毛細氆氌、薄毛氆氌、氈子、代繭綢及普通棉布的服裝,部分人穿皮鞋或印度皮做的靴子外;
其它大多數人穿自產皮的靴子和毛呢、氆氌革的藏式靴子、管銅靴、貼里、草靴、皮革靴、襪子,系布類的腰帶和鞋帶,圍細氆氌和一般氆氌上刺繡的圍裙,系用絲線和羊毛織成的裙帶。冬夏戴粗面子做的帽子。
另外戴金子、銀子、珍珠和瑪瑙等高、中、低的裝飾品,比如貴族男姓右耳戴松耳石和珊瑚的耳環,左耳戴金子、瑰玉、珍珠的長耳墜,此外大部分有錢的男姓右耳佩戴松耳石和珊瑚的耳環,左耳戴鑲玉的金耳環。
左手的拇指上戴扳指,手上戴金質戒指、金質指環,金制指環以翠、藍寶石、綠寶石等裝嵌,有的用鉆石鑲嵌指環。另外佩戴的還有瑪瑞和珊瑚間雜的項鏈,富有的人戴一件稱為“瑪瑙鏈”的裝飾品;
是用瑪瑙或稱“九眼珠”、珊瑚、松耳石等串起,中間飾一盒寶珠的圓屋狀的匣子或圓形的盒子,也有左右兩側都佩戴的習俗。
后藏婦女在頭上戴的珠冠的形狀,是兩條竹子像弓一般的左右兩端用朱紅色的絲線纏起,中間用朱紅色的綢子纏起的稱為“巴隆”的裝飾品,因和頭發編織在一起,所以古代不分晝夜戴在頭上;
便針對此物,修有稱為“木頭枕座”的東西。日喀則城附近的拉娥里卓的婦女們的頭飾與其它有點不同,她們有一種叫“覺什爾里”的用玉和珊瑚單一的巴隆,纏繞在左右耳朵上,就像給綿羊頭上套籠頭。
總之后藏婦女的頭后飄緒及巴隆二飾品,鑲嵌于珠冠上,在朱紅色的面底上以忽玉、珊瑚、珍珠編嵌而成。后藏有些大貴族夫人的巴隆上,有鑲飾雙重頭后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