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
初開農耕,首種稻谷,
跋山涉水,扶攜西去;
卉紋鳥章,笙歌木鼓,
花衣銀繡,百苗百服,
且看我春蠶破繭歌,
且看我花衣苗繡舞,
一縷絲,一匹布,
一個篳路藍縷的民族。
這篇小短詩,是2015年我在谷隴蘆笙會場上,看到滿目五彩苗繡、花衣銀裝的真切感觸。那時我的腦海里,就不斷出現Hmub(音:牟,苗族、繡花,布匹)這個詞,當時就在想,關于Hmub這個詞,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這個概念?于是我不斷回溯,勾起很多兒時的記憶。
我在凱里市的一個苗寨里長大,小時候,周圍人全是苗族,因此沒人特意提起“我是什么民族”。記事后,每次母親背我去做農活,或背我去看蘆笙會時,常用一條滿是繡花的背帶。那時,她常常轉過頭,指著背帶上的繡花對我說:BibdiosdailHmub(音:畢調代牟,意為“我們是苗族”)。
大概從這時起,我對“Hmub”有了概念。
從此,看到繡花,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本方言的自稱——Hmub。
圖2繡滿苗繡的背帶
那時候,每到冬天的晚上,大家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外公就會給我們一群小家伙講故事,比如:人類始祖姜央的故事、苗族遷徙的故事、張秀眉起義的故事,還有月宮的傳說(月宮是我們當地苗族傳說中,祖神姜央的神宮所在)。每次說到苗族遷徙故事的時候,外公常會眼含淚水,言語中都是祖先的篳路藍縷。外公告訴我:苗族最早住在東方,后因尋求自由生活,不斷向西遷徙。
火塘,是我接受苗族傳統文化的學堂。
稍長,每到蘆笙會,跟著大人去蘆笙場上,聽著蘆笙、銅鼓等各種樂器的聲音,看著身穿花衣和銀飾的哥哥姐姐們在那里吹笙跳舞,還有斗牛、賽馬......這些是我對蘆笙會的初步記憶。
花衣銀裝,是我對蘆笙會最鮮活的記憶,我也想著什么時候,能穿著花衣去吹笙跳舞。
再大一些,開始能幫大人做事,每當村里有人舉辦婚禮時,就去幫忙接待、端菜、倒酒,灑掃應對。而這時,看到穿著花衣銀裝的美麗新娘,在一群漂亮姑娘的簇擁下回門,尋思著,自己長大了,也要娶這樣身著花衣銀裝的新娘。
美麗苗繡,就成了自己對于未來新娘的期待。
再到后來,隨著認知逐漸廣泛,才知苗族不只在貴州有,而是分居于中國南方、東南亞各國、歐美等地,是一個世界性民族。有自稱為Hmongb(音蒙,西部方言),Xongb(音雄,東部方言),Hmub(音牟,中部方言)的三大方言,三者讀音接近,我屬自稱Hmub的方言。
圖3花衣盛裝的苗族姑娘
Hmub,我們這支方言的自稱,最初可以溯源到哪里?
追根溯源,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向文明社會,服飾是重要的見證者。
從原始人第一次把獸皮或樹葉用魚骨針來縫補,以此遮羞,有了羞恥心,或許人類文明就此開端。隨著原始社會進一步發展,人類產生審美意識,開始用不同形態的花紋為自身及衣物裝飾,成為人類藝術的開端。
而苗族的Hmub(繡/花)支系,正是以花為名。因此,可以大膽推測:必定是這個族群首先有了衣服,然后用花紋裝飾衣服,為苗族進入文明社會開了先河,使文明得以大成。
因為花衣,苗族首先進入文明社會,苗族的始祖尤帝才首先創立律法(JaxLil)、歷法(HxibSif)、武器(DiukDangd)、宗教(AitDliangb)等,整合九黎各部族,帶領黎苗民族逐鹿中原,因此花衣成為苗族歷史中最深刻的印記,也記錄在了中部方言的自稱——Hmub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