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服飾從開國就由皇帝朱元璋做了明確的規范,恢復唐宋服制。服裝的材質,顏色,款式,鞋帽配飾等都有詳細規定。例如絲綢十三種之中的綢、絹、素紗是庶民可以穿用的服飾面料。
而在《馬可波羅游記》中馬可波羅經過中國南方城市時,他驚訝于當地婦女們身穿絲質面料服飾,手腕戴著金銀玉釧,頭上插著珠寶玉翠,耳朵上戴著精美金飾,他驚訝當地人們的富庶,也驚訝當地民風淳樸,居然沒人搶劫。其實馬可波羅驚訝的事,在中國不就是生活平常態嗎?
絲織品,瓷器,茶葉在明朝鄭和下西洋傳播到了全世界,外貿訂單接踵而至,從世界工藝史中都能看見明代時,中國的絲綢紡織品占領了歐洲宮廷市場,瓷器,茶葉成為歐洲宮廷貴族們競相擁有的日常物品。
明朝的經濟并不差,如同宋朝時的經濟也不差,宋朝的皇帝每當邊境來犯,都是用經濟解決問題,而給出的財物僅是當年的甘肅武威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就夠安撫邊境敵族的侵擾,所以宋朝也能高薪養廉。
而明朝也是一樣經濟繁榮,瓷器,絲綢,茶葉的外貿訂單絡繹不絕源源不斷。當清朝閉關鎖國時,歐洲對中國的絲綢紡織訂單轉到了印度,瓷器訂單轉到了日本,還有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后給朋友的信中寫了瓷器制作的配方,于是意大利的瓷器也發展了起來。
茶葉是英國與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英國愛上了喝茶,需要大量進口茶葉,但是卻沒有相應的物品來抵消他們要付給中國的茶葉銀子,于是英國人用鴉片來換茶葉,林則徐虎門銷煙,因為鴉片害人。貿易戰就這么打起來,鴉片戰爭,日不落帝國的強盜邏輯。
再回到明朝,服飾制度也是社會等級制度,商人被皇帝朱元璋定為社會最末等級,于是明朝中晚期,僭越服飾等級制度的就是經濟富裕的商人階層。就似現在英國皇室買賣皇室爵位稱號一樣。
從服飾本身來看,明朝服飾出現了金屬子母扣。當然服飾結構還是跟從前一樣并未改變,上衣下裳制和深衣袍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