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清朝官吏,很容易讓人想到清朝官吏的等級制度。不僅分得極細,還十分嚴格。“九品十八級”說的就是這個官吏制度。朝廷官員每一品分正、從兩個級別,比如正一品和從一品。不在十八級里的官員,就歸類為更低等級的叫做未入流。
這些官吏的等級是通過什么外在的形式來區分的呢?如果把朝廷比作一個大廠子的話,那么干不同的活的人,身上穿的衣服也不一樣。如何通過他們所穿的衣服來判斷他們是處于哪個品級的官員呢?接下來就通過以下的小技巧來區分不同等級的官員的官服有何差異。
一、文左武右和補子
古時候,皇帝上朝時官員站在哪邊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左邊為文官,右邊為武官。所以也就有了“文左武右”的說法。當皇帝和百官上朝時,如果想知道哪位官員是文官還是武官,即根據他們所站的方位來判斷即可。
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則通過官員所穿的官服來辨別他們的品級。首先要了解官員官服上的補子。那么什么叫做“補子”呢?
其實“補子”也稱為“補”,亦或者是“補子”、“官補”。這個補子實際上是一塊布料,上面繡著不同的圖案。就像現在人們衣服上用于裝飾的圖案,其實古代也有,而且每位官員的補子還是其所獨有的。
不同朝代的官服補子也有差別,清代補子為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圓形。官職不同,所穿官服的圖文樣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像文職官員,他們的補子的圖案就是飛禽,武將們的則是猛獸。
二、文武補子有何差別
那么文官和武官的補子又有什么差別呢?有什么技巧可以辨別呢?
第一個小技巧看圖案。文職官員多為仙鶴、孔雀、云雁、鷺鷥等飛禽。武官多為如麒麟、獅子、豹子、老虎等猛獸。
第二個小技巧找顏色。品級越高的補服顏色越深,從最高到最低的品級來排,分別為紅色,青色,綠色。如果看到哪位官員穿的官服的補子是紅色的,那這位官員一定是一品或者二品的大臣,如果官員穿的官服的補子是青色的,那這位官員級別就是三品到六品之間的,綠色的則是八品和九品。
三、文繡飛禽武繡走獸
那有人感到疑惑,為何清朝官服一般都是文官補子為鳥類飛禽,而武官的補子則為在地上奔跑的巨大猛獸。原因很簡單,即飛禽看起來更加優雅、溫順;而猛獸主要以形取勝,威武強大。文官本就科考出身,文質彬彬,才華橫溢;而武官則是習武之人,常年練習武術。
不同等級的官員的補子不但圖案有講究,而且不同的圖案也有特別的寓意。比如一品文官補子為仙鶴。仙鶴從外形來看,美麗優雅,典雅孤傲,仙鶴也有長壽的象征含義。由此也表達了文職官員志向高遠,為朝廷為百姓解憂的抱負之情。
而一品武官補子則為麒麟。麒麟是一個人們想象出來的動物。就好比西方人說的獨角獸,也是不存在的。
傳說在中國古代,麒麟是神獸,威武又祥和。孔子“生死”兩件大事發生時都出現了麒麟。因此麒麟也象征了德才兼備的人。補子上繡麒麟用在武官中再適合不過了。
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這一官員所穿的官服,其補子就繡有麒麟圖案。
像正一品京城文官,官服的補子就是仙鶴和麒麟。二品文官補子為錦雞。有文采飛揚才華橫溢的意味。二品武官補子為獅。獅子外形看上去就很威武壯大,因此也有英勇無敵和雄霸天下寓意。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貪官,但是他是二品京城文官,翰林院掌院學士。所以這位貪官他去“上班”穿的制服,上面的補子圖案就是“錦雞”。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歷史劇中,和珅穿的官服補子應該是“錦雞”。紀曉嵐作為一品禮部尚書,官位比和珅要高一級,官服補子應該是“仙鶴”。
歷史劇上,如果制作團隊足夠嚴謹,他們在官服道具上會有更深更細致的研究。大到官員的職位,小到官員穿的服飾繡的圖案,都會成為前期制作中十分關注的事情。
但有一些歷史劇則卻不大重視劇中演員的服飾。從而造成拍攝清朝的官員上早朝的劇情時,可能穿著明朝官員才會穿的官服,這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所以對于分清各個朝代的官員的服飾這件事,不僅是觀眾們好奇的事情,也應該要引起歷史劇制作方的重視。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而準確的歷史劇。
以上的那些都是有品級的官員才能穿的官服,官服有特定的顏色,有規定的圖案。但清朝的官吏制度除了“九品十八級”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官員,他們是沒有資格穿有品級的官員穿的官服。
因為其他沒有品級的官員等級太低屬于未入流。清朝的都城還有一些在京的的文職官員,比如崇文門副使、禮部鑄印局大使等。不但沒有正式的官服來穿,而且地位非常低。所做的工作大都是打雜的體力活,平常生活無異于普通的老百姓。
四、總結
從清朝的官吏的“九品十八級”的制度上,文官的服飾的主要以飛禽和走獸來裝飾。不同圖案、不同顏色的官服,代表不同的官職和品級,也象征著巨大的力量和強大的權勢。“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當時是一個褒義詞,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穿著“衣冠禽獸”官服的人。
因此要判斷官員的品級職位,可以從他們的所穿的官服上看。清朝官服上采用飛禽和走獸,不僅是一種民族圖騰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當時清朝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官吏分為“九品十八級”,統治者想通過不同階層來治理民眾的思想,以此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