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服飾紋樣具有很強烈的女真特色,女真作為滿族的先民,生活在我國東北一帶,由于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為了御寒,女真貴族主要以動物皮草為衣,比如貂鼠,青鼠,狐貂或羔皮,平民只能穿鹿皮或者牛、馬、豬、羊、狗皮等類皮衣,這種等級區分,在當時得到了體現。他們服飾的縫制工藝也非常簡單,服飾紋樣主要也是以一些當地的花丼和飛禽種類為主,這樣是因為他們長期以漁獵為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樣的服飾紋樣可以起到麻痹獵物的作用。
女真在公元1115年,開始擺脫隨水草迀徙的漁獵生活,建立起奴隸制政權,國號為金,金朝統治者開始重視服飾禮儀制度,吸收了前朝的冠服制度,沿用了皇帝的通天冠、冕服、絳紗袍等,但是為了方便騎馬,他們在款式上做了稍許改動,掖下不縫合,衣長只到小腿脛骨間,款式為窄袖、盤領,且前后襟連接處作褶裥設計。服裝袖口處也沿襲女真傳統的“馬蹄袖”設計,所謂馬蹄袖,是指“滿族的箭袖,滿語叫做“哇哈”,即在滿族男子所著袍,褂的袖口前邊,再接出一個半圓形的“袖頭”,形似馬蹄,后來稱馬蹄袖”服飾紋樣上也保持崇尚自然的傳統,通常春天服繡鶻捕鵝,中間配合以春天的自然花卉,秋服則大多以熊鹿山林為主。身上會鑲嵌玉,金以及動物的骨頭等為裝飾。
滿族入關以后,統治階級在延續了其先人女真,金代服飾的基礎上,對清代宮廷著裝進行一系列的加工改良,同時也建立了一套更加森嚴的冠服等級制度,在保留原始造型的基礎上進行裝飾美化,賦予其更多的吉祥寓意,用料華貴、工藝精細、紋樣雅致。還加強了袖口領口的紋樣制作,鑲嵌滾邊、使之更加精美絕倫。
女真族服飾中的薩滿文化,對清宮廷服飾紋樣也有很大的影響,薩滿是我國北方很有影響力的原始宗教信仰,具有神秘的原始魅力。在對清代宮廷服飾紋樣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繼承和發展了薩滿文化。通過對古老薩滿服飾的研宄,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清代宮廷服飾紋樣的歷史內涵,與文化的發展過程。薩滿通過服飾中的自然符號和色彩,與神靈交流,為人們祈禱。
他們認為鷹能夠給人類帶去幸福和希望。薩滿服飾中,均可以看到鷹紋的出現,除了服飾中,在薩滿教祈福的法器中也都可以看到鷹的形象;火紋在薩滿教中是太陽的象征,能夠給帶來光明和溫暖,是自然界中最高的神。清代宮廷服飾中很多紋樣都體現了薩滿教義,大多數服飾都是色彩對比強烈,紋樣造型來源于生活,
在現代保存的歷史服飾資料中可以看到,滿族服飾紋樣保留了很多薩滿教的特點,因此在滿族服裝圖案的造型中大部分運用了動物圖騰紋樣、植物圖騰紋樣造型等,滿族入關后也受到了薩滿文化元素的影響,例如:在清代的補服紋樣中,只有皇室宗親可以使用圓形,而文武百官只能使用方形的補子,歷史溯源便是在薩滿文化元素中它們把宇宙認為是圓形的,把它當作萬物之首,把圓造型的東西看作神靈,至高無上。所以皇族用圓補,百官用方補,由此體現皇族的尊貴地位。這就是清代宮廷受薩滿教影響的一個巨大表現。
清代滿族深受薩滿教的影響,大多數滿族服裝色彩強烈,很多圖案紋樣都來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造型,其服裝圖案上有很多紋飾都可以理解為薩滿教教義的具體表現,代表了人們祈福納祥的觀念。
從歷史來看,宗教信仰對一個民族的發展產生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研宄薩滿服飾對我們了解滿族服飾及其紋樣有很大幫助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