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頂針,繃緊繡片,小小的繡花針牽著細細的彩色絲線,在靈巧的雙手下來來往往,不一會兒,一朵栩栩如生的花便呈現于繡片上。
筆者眼前這位神情專注的哈尼族繡娘名叫李霞,今年46歲,居住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攀枝花鄉。她既是一名小超市的老板娘,也是當地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哈尼族服飾系列的負責人。
“小時候,我們兄妹幾個的衣服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做出來的。”李霞說,母親做的哈尼族服飾不僅合身,而且花紋和圖飾都很精美。
在母親的手把手傳授下,愛好刺繡的李霞在十幾歲時就學會了刺繡。
1995年,李霞結婚后和丈夫開了一個小飯館。幾年下來,勤快的小兩口掙到了錢。1998年,李霞把小飯館旁邊的鋪面盤了過來,開起了小超市,并申請了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成為一名卷煙零售客戶。
在煙草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李霞很快掌握了店鋪經營知識和商品推介技巧,小超市經營得有聲有色,一家人衣食無憂。
2016年1月,在對口幫扶單位的幫助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攀枝花鄉成立了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店鋪游刃有余的李霞,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了繡娘隊伍。
李霞不僅刺繡手藝精湛,而且懂管理、會經營。加入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久,她就被指定為哈尼族服飾系列的負責人。
平針繡、亂針繡、長短繡、裹繡……精美的哈尼刺繡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訂單源源不斷。據李霞介紹,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最近談成的一筆訂單,繡片數量有5萬片,“一片繡片的手工費大概30元左右,一名熟練的繡娘一天能繡兩三片”。
在帶領姐妹們完成訂單的同時,李霞對刺繡質量也特別上心。
此前,一些“繡齡”短的繡娘做出的活計達不到要求,還有個別繡娘不注意保持繡片清潔。對這些情況,李霞嚴格堅持標準,該返工的返工,不能返工的作次品或廢品處理?!按蜷_市場不容易,不能因為質量問題砸了自己的牌子?!崩钕颊f。
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當地600多名繡娘在照顧家庭的同時,通過勤勞的雙手為家里增加了收入。以李霞負責的哈尼族服飾系列為例,該系列的繡娘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000元。
在做好訂單生產的同時,李霞也積極動員更多姐妹參與進來。
繡娘普秀花前幾年和丈夫在外打工,不方便照顧家庭,收入也不多。她回鄉后,李霞上門動員她加入合作社?,F在,普秀花憑著精湛的手藝,常年在合作社開辦的工坊上班,每月除了能拿1500元的固定工資,還可拿計件工資。
走進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工坊,一樓是作業區,二樓是產品展示區。展示區里,小到筆袋、圍巾,大到床單、被套,上百種刺繡作品陳列有序。李霞自豪地告訴筆者,這幾年她們的刺繡產品先后參加了多個展會,深受市場歡迎。
如今,只要一有時間,李霞就會拿起針線繡起來,刺繡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這么精美的哈尼刺繡,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