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利川的土家族服飾也在不斷演變,解放前所用衣料多為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史書稱之“溪布”或“峒布”,本地稱“家機布”或“龍頭寬布”,衣著顏色基本為青、藍、白三色。就清末至解放前這一時段述其服飾式樣。
(一)男裝衣:男上衣,勞作時著對襟短服,釘有七至九顆布紐扣,小衣小袖,無滾邊,青藍二色,便于勞動,不易弄臟,俗稱火汗頭。出門則穿高領長袖,白色火汗頭,滾韭菜花藍邊,藍色滾青布邊,青色則滾藍布邊。春秋兩季內穿白布火汗頭,外套青布褂褂(似坎肩,解放以后稱衛生褂褂)。
帽:成年男子喜戴風帽,帽后白布齊肩,上繡動物圖案,不繡花草。現代多纏長布帕,平常纏青色帕,出門纏白色帕。帕長三尺、五尺、七尺、九尺不等,最長一丈二尺,越長越顯富貴。
(二)女裝衣:女上衣可分為外托肩和二馬居兩種。外托肩:短領、滾邊、右開襟,在袖口和下擺繡二道絲欄桿。二馬居,介于長衫和短衣之間的一種上衣,豇豆領,在袖口和下擺繡二至三道絲欄桿,胸襟前用彩線繡花紋、圖案。
褲古時土家女喜穿八卦裙,近現代喜穿繡花長褲,較早也和男人一樣穿“壇沿褲”,青藍褲加白褲腰,后逐漸改為穿褲帶或縮筋褲,褲腳有三條寬度不同的梅花條,有的繡到膝蓋以下,梅花條上挑繡楊柳吊、狗兒花、樹樹花等圖形,褲腿比男褲長,長齊螺螄骨,中青年婦女不扎裹腿。富裕人家用紅色窩緞布料作衣褲。
(三)童裝童裝特色突出體現在童帽背帶及骨飾上。童帽:隨著小孩年齡不同縫制不同樣式的帽子,如狗頭帽、風帽、斑鳩帽、涼帽、圈圈帽、荷花帽。比較典型的童帽如斑鳩帽,冬天用,外用青布,內用紅布,中間墊棉花,腦后有披風齊肩,額前和披風均繡斑鳩上樹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