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用鏡頭記錄古橋滄桑歷史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7-05-24 10:50:47  來源:深圳特區報
核心提示:從古民居到古橋,再到古書院,吳禮冠老先生的鏡頭總和“古代”分不開,他說一磚一瓦有歷史,一橋一木有故事。

位于浙江省泰順縣的薛宅橋屋裝飾。

位于貴州省鎮遠縣的祝圣橋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原名舞溪橋,后因慶祝康熙帝六十壽辰而更名為“祝圣橋”。

  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周莊的雙橋。

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高勝橋,玲瓏有致,自然嫵媚。

  從古民居到古橋,再到古書院,吳禮冠老先生的鏡頭總和“古代”分不開,他說一磚一瓦有歷史,一橋一木有故事。2004年起,他走南闖北,行囊里最重的總是他那臺心愛的相機。“關注民居源于對攝影的愛好,退休后,出門采風的時間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自己對磚瓦土木是那樣的深愛,通過對各地的古民居建筑的細微觀察,了解琢磨,繼而用心、用相機把古民居建筑的結構、特點記錄下來,以展示古民居建筑的價值,我樂在其中。”吳禮冠說。迄今,他已出版有關古建筑、古橋兩部書,而其中一本還將通過精編作為“國禮”饋贈給國際友人。

 
  一磚一瓦折射歲月變遷

  吳禮冠,與共和國同齡,清遠市連州人,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1967年至1976年當兵,1977年在連縣工作,1988年調深圳工作直至退休。2004年起開始拍攝以“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為內容的題材,以中國古民居、中國古代橋梁、中國古書院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文化”系列圖片,并已經出版了《中國民居》、《圖像中國古代橋梁》專著,下一步擬將出版《中國古書院》。

  《中國古民居》共收錄了13種民居建筑的157幅照片,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我國古民居建筑的歷史滄桑,以求激發更多的人認識古民居、保護古民居的熱情,共同珍惜歷史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徽派民居、四合院、窯洞、苗屋、藏寨、圍屋……,記錄著我國各種各樣的古民居,極有史料價值。每幅照片都敘說著磚瓦的歷史和石木之間的故事,展示著人與屋的親切關系,寄托作者的情感。“我喜歡古民居建筑。這些民居"古",一磚一瓦有歷史,一石一木有故事;這些民居"土",土匠為師,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這些民居"俗",居住在古民居的祖輩們的起居飲食,穿衣戴帽,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民風淳樸本質,地方特色濃郁。”吳禮冠告訴記者。

 
  舊橋承載著古人的智慧

  “也許是出身和經歷的原因,我喜歡古民居建筑和古橋梁,民居可能屋矮窗小,但大人小孩可以隨時穿門過戶,誰家的外婆表叔來了,誰家的早熟花生先上桌,誰家的貓愛偷吃,都知曉。那份情緣,現代城市生活找不著。而古橋雖然破舊,但那些與橋有關的美麗故事以及其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好感受,是民族智慧的精確表達。”

  吳禮冠這些拍攝的艱辛可想而知,尋古訪古的激情感染了他身邊許多的同行師友,著名作家葛紅兵在吳禮冠書中作序時說,吳禮冠是個虔誠的人,他跋山涉水,有時深入山區,有時潛行邊地,只為領略那關于“跨度”的神奇智慧,他更是個有思考的人,他用圖像記錄大自然鬼斧神工,刻畫中國古人的玲瓏智慧,同時也用自己的思考闡釋那巧奪天工的思想,傳揚那千百年凝結層壘的中華文化。

  說到這些年行走記錄苦與樂,吳禮冠說:“拍攝古民居建筑和古橋梁是一種既愉快又艱辛的事。近幾年,我到過福建、安徽、云南、等20余個省的"點",這些"點"大部分在山區、在農村,有些地方沒車坐,只好走路、騎馬,吃飯、住宿,入鄉隨俗。有些地方一次能拍成,而常常由于天氣原因、拍攝條件所限,只好第二次甚至多次返工。”

  “麻煩不怕、辛勞也不怕,最怕遺憾。”吳禮冠告訴記者,這是他近年來不停歇的心態,他非常擔心人們由于忽視了這些“細微”之美,將其破壞或者疏于保護,比如2006年5月中旬,他本想到寧夏同心縣拍古民居,可是,當地的古民居已經被現代建筑所代替。一張照片也沒拍,遺憾至今。而他將圖片整理出版,一是多年的累積希望與親朋同行一起分享,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解、保護我們身邊的豐厚的歷史遺產。
 

  中國古橋之集大成

   2011年9月,吳禮冠出版了他第二本有關古代文化的第二本書,《圖像中國古代橋梁》,該書收錄了我國古代橋梁200座,323幅攝影作品,從遠古山寨僅存的原始橋到華美精致的皇家園林景觀橋,幾乎囊括了從古至今的所有橋梁種類,這其中,吳禮冠的相機不僅記錄下他們優美的形態和歷史的斑駁,更將橋梁的建筑結構、人文藝術價值以及與橋相關的民風民俗、美麗傳說展示在我們眼前。

  那些如歲月煙塵般消失在人們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特殊橋梁讓吳禮冠印象特別深刻,他在云南瀘水縣發現那里的人們還在使用“溜索橋”往來,“下無所憑、上無所倚”讓人后怕,但當地的人民性格豪邁,早已把足下的懸崖急流變得俯首帖耳,男男女女女都可謂是“空中飛人”。吳禮冠說。

  他說:“雖然近代的橋梁無論在建筑工藝和科學化程度上都遠勝于古代橋梁,但是,今天的成就正是基于過去建筑經驗的積累,中國古橋,除了歷史價值需要擇優予以保護之外,還有不少內容可以挖掘,推陳出新,推動今后的橋梁事業發展。”

 

本文標題: 用鏡頭記錄古橋滄桑歷史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099.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金乡县| 芦溪县| 凭祥市| 海盐县| 胶南市| 元朗区| 汝城县| 郎溪县| 曲麻莱县| 安阳县| 富宁县| 贵南县| 大厂| 阿合奇县| 无极县| 麻栗坡县| 泸水县| 肇庆市| 上饶市| 江西省| 朝阳区| 湖州市| 攀枝花市| 湖州市| 乐山市| 根河市| 宁陵县| 仪陇县| 赤水市| 兴文县| 米泉市| 比如县| 广汉市| 贡觉县| 怀宁县| 乌鲁木齐市| 鞍山市| 和政县| 崇义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