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服飾蠟染工藝
蠟染工藝是黔西南布依族掌握的一門較為獨特的服飾制作工藝。一般情況下,黔西南布依族的蠟染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工序:練布、設計底樣、點賠、染色、脫蠟、清洗等。主要材料是棉布、毛、麻絲等天然織物、蜜蠟、石錯、藍靛。蠟染工藝的主要工具是銅刀、銅筆、瓷碗、染缸。
織布經過多次反復浸泡、捶打、漂洗、晾曬
黔西南布依族漂白洗凈織布是使用草灰,涂在布料反面是用糊狀的魔芋,等待布料干透以后用工具磨平,除掉角質、蠟質等雜質,使布料有一定硬度,布更潔白,便于點蠟和上色。
首先要確定位置和造型。布依族先用紙構思出圖形的大輪廓,再細心繪制精美的圖案,她們也可以事先不用打輪廓,用指甲畫出圖形大輪廓后,就直接繪制圖案。她們還會用稻草桿估算位置,再繪制蠟紋。布依族婦女們大多根據祖傳的經驗,用蠟刀直接把圖案繪制在布上,有的婦女會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景物、家畜來描繪出各種圖案。
點蠟
點蠟是黔西南布依族在蠟染工藝過程的重要步驟,點蠟時,溫度、比例和方法都十分關鍵。制作過程中,要使蠟液滲透到布料中去。布依族人民用陶瓷碗裝蠟,利用火盆木炭灰的溫度加熱蠟,待蠟融化后,用蠟刀為作畫工具蘸蠟來作畫。黔西南布依族經常把白蠟摻到蠟中,根據構思、布料的質量來確定比例。
染色
黔西南布依族將事先繪制好的布料放進發酵好的染虹來進行染色,在染色的過程中要將布取出數次,讓染液與空氣充分接觸進行氧化。大約30分鐘后取出,懸掛晾干。染色的次數是由要求的布料深淺度決定的。待布料氧化3、4次之后,再清洗、晾曬,等晾曬干后又再染,大約要花費半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將織物染好。也可根據顏色的深淺再重新調整染色的次數和時間長短。
脫蠟
對布料進行幾次工藝處理后,如果布料的色澤達到預計要求,就可以把布料洗好晾曬。布料曬好后放進開水鍋里,(用手拉住布料一角,把布料放進開水中,不斷拖動布料)這樣反復多次以后,等布料上的蠟溶化后再放入清水中漂洗,除掉浮色,使布料顏色更加牢固不掉色,圖案也更清晰,色彩更艷麗。脫蠟后的布料經過多次清洗,就呈現出一幅美麗的蠟染作品,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做成服裝或其他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