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制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服裝。衣領、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鑲邊。衣扣多用絳子繡制或綴以特制的黃銅琉璃扣子。從右方開襟,左方多不開叉。
男式長袍一般用深藍色、海藍色或天藍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長袍多用紅色、綠色或黃色的綢緞自制成。
蒙古袍按季節分為單袍、夾袍、棉袍和皮袍。年輕的牧人穿上長袍和馬靴,緊扎腰帶,顯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間系紅或綠綢帶,能襯托出苗條身軀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氈靴三種,根據季節選用。布靴用高級布料或大絨制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繡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皮愿通常用牛皮制作,分舊式和新式兩種;氈靴用羊毛模壓而成。
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非常適應自然環境。騎馬時能護踝壯膽,勾踏馬蹬;行路時能防沙防害,減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禮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種橢圓形的、四周有一圈寬邊檐的帽子,多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頂中央稍凹陷,帽筒與帽檐相接處,綴以花紋鑲邊。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帶禮帽,顯得文雅美觀。
蒙古坎肩是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服飾之一,是蒙古長袍的一種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婦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帶。坎肩無領無袖,前面無衽,后身較長,正胸橫列兩排紐扣或綴以帶子,四周鑲邊,對襟上繡花。蒙古“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
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的首飾。這種高冠,一般采用樺樹皮圍合縫制,成長筒形,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制作精美,絢麗多姿。進入近代以后,蒙古婦女的頭飾也有所演變和發展。內蒙古東部和西部,甚至各盟、各旗縣的頭飾都各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