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耕型社會,大部分人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時間。在先秦時就已經有的十二時辰計時法中,晚上9點開始的亥時又名“人定”,意思是人得定住了,該睡覺了。
其實古人也不是天黑了就馬上睡覺,多少還是有點夜生活的。不同階層的人,夜生活的豐富程度也不盡相同。
對于廣大農村民眾而言,天黑后就大多都睡覺了。畢竟那個時代照明太貴了,無論是油燈還是蠟燭,都是普通民眾消費不起的,蠟燭得到明清時期才能進入平民階層。
所謂的“挑燈夜讀”,那都是古代有錢人家的生活方式。小說《阿Q正傳》里,富裕的趙家人為了節省燈油,到了晚上也不經常點燈。
平民人家如果睡不著,最普遍的夜生活就是借著月光家人一起嘮嗑。
內容比較正經的叫“講古”,長者們往往會給后生們講講歷史故事和禮儀規范,有時候還會講一些人生經驗。長者們談笑風生地講古,不光能打發時間,還有社會教化的作用。正所謂“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內容不正經的嘮嗑就是講各種鄰里八卦,故事笑話,或者一些葷段子,統稱為“講白話”。“講白話”的內容中,最受歡迎的是民間志怪鬼故事,以及嘲笑諷刺“傻子”的笑話,獵奇與娛樂是古今人皆有的通性。
嘮完嗑后大家就都上床了,如果還不睡覺,可以“為愛鼓掌”,除此之外,并無其他娛樂方式。
城里面稍微好一點,晚上還能聽一聽巡夜人員打梆子的聲音,提醒你注意防火防盜。唐朝之前,城里人想晚上出去逛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有嚴格的“夜禁制度”,晚上出去上街會挨揍的。
唐朝法律就規定:諸犯夜者,笞二十。《三國志》里記載,曹操當年執法嚴格,靈帝寵愛的宦官蹇碩,其叔父晚上出來溜達,犯了夜禁,被曹操處死,從此都城就沒有再敢犯夜禁的了。此事足以看出古代的夜禁制度的嚴格。
統治者之所以嚴格夜禁制度,是為了防止違法犯罪和民眾造反,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君主專制體制。唐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府控制的松弛,夜禁制度逐漸廢弛。根據學者考證,揚州城是第一個廢止了夜禁的城市。
到了宋朝,夜禁制度徹底取消,北宋都城開封徹底成為不夜城。
《東京夢華錄》記載:“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伎女數百,聚于主廊槏面上……”
開封城里,夜晚最繁華的要屬馬行街,燈火通明,人聲嘈雜,煙霧繚繞。蚊子最怕燈油,所以馬行街連蚊子都沒有。那里娛樂場所眾多,除了曲藝之外,賣卦、喝故衣、探博、剃剪、紙畫、令曲、講史等各類娛樂游戲應有盡有。
宋朝夜市還有很多地攤大排檔,二十文便能買一份小吃,合今天十來元錢。這些夜市大排檔的營業時間很晚,有的營業到凌晨,等收攤的時候,早市營業者已經出攤了。
古人這種幸福的夜生活只在宋朝持續了三百年,元朝重新開始夜禁,明清循之,于是古人的夜生活又復歸沉寂。
盡管古代常有夜禁,但權貴階層在自家還是可以通宵娛樂的。他們晚上開夜趴,搞酒會,還有各種海天盛筵。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豪門夜趴,要屬南唐兵部尚書韓熙載的夜宴了,其場面還被記錄到名畫《韓熙載夜宴圖》里。
參加這場夜趴的,不光有官員權貴,還有新科狀元,甚至還有韓熙載的和尚朋友。古代的和尚也愛夜生活啊!其實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要想過得好,你都得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