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建筑師的當務之急,就是探索一種建筑形式,它既是我們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時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貝聿銘
建筑,每個民族的精神語言
20世紀的世界級建筑大師E.沙里寧有過一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追求的是什么”。建筑為人們擋風遮雨,為人們的衣食起居提供場所。如果把它視為一個容器,那它裝載的,不止是日常的生活。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同風格的建筑,不僅是因為各地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它的顏色與材質,反應著人們審美的習俗與喜好;它的外形與風格,傳達著居者的家庭形象;它的結構與功能,反應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乃至生活的觀念……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一切,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庭院,建筑中國人的內心世界
能代表中國人的建筑只有一種-庭院。5000年歷史里,中國人的文化演變與建筑進化從未間斷,唯獨庭院這種建筑形態,在這漫長歷史里始終屹立不倒。也許北京的四合院與山西大院、徽式院落形態各有迥異,但在功能分區和建筑風格上始終異曲同工。
中國建筑師的當務之急,就是探索一種建筑形式
無論是外觀審美,還是功能理念,庭院始終契合著中國人的生活,呼應著中國人的內心。比如說,檐與瓦。北京古建筑有這樣的原則: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內中大有奧妙。夏天日照角度小,這樣尺度的檐瓦,正好隔絕陽光與炎熱;冬季日照角度大,陽光正好能照進室內。再如騎馬墻,層層疊疊氣象萬千,煞為好看,其實它更有防風防火防盜的功能。還有庭院一般都有入門的照壁,可以隔絕外界眼光直穿室內,讓家居世界更靜謐不受外界打擾。風水上更有藏風納氣,財不外流的講究。通過合理的動與靜、內與外的合理分區,庭院還把個人世界、家庭空間、鄰里交流、迎賓接客的各種生活功能完美劃分,把中國人“修身、平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以建筑的形態巧妙詮釋。
庭院講究天方地圓的格局與軸線,以此營造建筑的氣勢與威儀。此外,還講究與自然世界的和諧融合。“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前庭后院,必有花草園林;院里常有天井,迎接陽光雨露。東方人的精神世界里,“出世”與“入世”是兩個最重要的主題。用現代語言來闡釋,“出世”即為融入自然,靜謐生活,給內心予清凈富足;“出世”則是對繁華世界的掌控,遠大抱負的施展。出世還是入世的爭論,在庭院的世界里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回歸,東方的理想建筑與理想生活
庭院不僅是祖先的智慧、珍貴的遺產,它所表述的生活理想與精神世界,更是中國人永不過時的追求。全球化的浪潮過后,我們發現,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泊來建筑。也許我們迷失的不止是建筑,還有精神、文化與信仰。
重塑東方的理想建筑,迎接東方精神的回歸。在中國的第一水鄉周莊,一座劃時代的東方藝墅群落正在崛起。天潤尚院是一座建筑面積16萬方的純別墅社區,它以一種更時尚現代的方式,將中式庭院的深遠意涵表達得淋漓盡致:黑、白、灰的質樸顏色,沉靜而端莊,卻蘊含無窮變幻;高低墻垣,前后錯落,韻律和節奏悄然而生;退臺設計,院、廊、露臺、檐漸次退落,內斂風韻呼之欲出;通、透、障、隱等中國造園思想將自然地貌與功能植栽完美融合。采光通風的天井、氣象萬千的馬頭墻、雕花鏤景的花窗……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回到了我們身邊。
不僅是建筑上形與韻的回歸,天潤尚院在規劃與配套方面,更是傳統居住理想的一種全新升級:半島形小區,奢享三面湖水的愜意環抱,潮起潮落美不勝收;引入天然活水,蔓延于前庭后院,游魚活蝦穿行其間,青荇水草搖曳生姿;依照“天人合一”居住理想,將江南園林、四季花草與青石小路、噴泉、廣場、雕塑等景觀融為一體,營造“人在景中走,水在畫中流的景觀”;緊鄰規劃中的地鐵,背靠商周公路,便捷通達上海和周邊經濟要地,讓海闊天空的事業版圖與寧靜隱逸的溫馨家園密切相連;項目帶有內部商業,更緊鄰周莊國際社區。超市、醫院、學校配套應有僅有,更能享受高爾夫、游艇、周莊世界等等國際高端休閑設施。傳承東方的理想生活,天潤尚院全面書寫著時代人物新的隱逸傳奇。
天潤尚院的開發商是中國地產巨擘-北京天潤集團。以“天順人和,潤物厚澤”的東方哲學為理念的北京天潤,旗下的北京財源國際中心、東湖灣、燕清?源、橋苑藝舍等作品,均為享譽全國的經典名筑。理念與實力的契合,天潤集團無疑是引領東方建筑文化復興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