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產于江西省廬山,始于東漢,歷史悠久。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當時梵宮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侶云集。各寺亦于白云深處劈巖削谷,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名云霧茶。”
廬山云霧茶成名于宋代,為貢茶。到了明、清時代,生產更盛。黃宗羲《匡廬游錄》中記載:“山中無別產,衣食取辦于茶。”這表明當時茶葉已經商品化,并且是山民(包括僧尼)的主要經濟來源,甚至是唯一可以換取錢幣、養家糊口的物產。
1949年后,廬山云霧茶更成為全國名茶之一。廬山云霧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宋代開始被列為“貢茶”。云霧茶風味獨特,由于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
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云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