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
曾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評選公布國際文明遺產和國際自然遺產,從2001年開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人類非物質文明遺產,這三項遺產具有相同的等級和重要性。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通過了各締約國領袖簽字的《維護非物質文明遺產條約》,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條約》旨在維護規模廣泛的各種形式的“活遺產”,如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習俗、禮儀和節慶,有關自然和宇宙的常識和實習,以及傳統的手工藝技藝等。
龍泉青瓷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國際瓷器皇冠上的燦爛明珠。龍泉青瓷始燒于三國兩晉,古代龍泉哥窯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燒制時刻最長,窯場散布最廣、產值最大的窯系。在1700余年的傳承過程中,龍泉青瓷形成了青釉裝備、多次施釉、厚釉燒成和開片控制等傳統的共同的燒制技藝。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維護名錄。
龍泉青瓷在宋元期間到達鼎盛,至明晚期開端式微,至晚清民國期間僅存一息。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心下,歷數百年陵夷、接近失傳的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得以復蘇。通過半個多世紀的康復開展,龍泉青瓷從頭迎來了開展的又一個頂峰期間。現在,龍泉有青瓷公司和作坊130多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有國家級大師4名,省級大師8名,高檔工藝美術師46名,中級工藝美術師9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名,省級非遺傳承人2名,省級龍窯燒制傳承基地1個。
這些年,龍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青瓷文明產業的開展,實在加強對境內大窯龍泉窯等龍泉青瓷古窯址的維護,活躍加大青瓷藝術人才的培育力度,大力推進龍泉青瓷文明創意基地建造,并竭盡全力推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申報人類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作業,盡力創造龍泉青瓷這一國際級文明品牌,提升區域文明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