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中國傳統建筑的綠色智慧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7-05-25 11:35:59  來源:中外建筑  作者:阮儀三
核心提示:我國的古建筑處處閃耀著先人的智慧,談到人和自然的關系,感觸很多。中國的古建筑,特別主張天人合一,用環境,而不是破壞這個環境。

  我國的古建筑處處閃耀著先人的智慧,談到人和自然的關系,感觸很多。中國的古建筑,特別主張天人合一,用環境,而不是破壞這個環境。


 

  木結構的妙用


  中國的木結構體系,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能防震。像應縣的木塔,遼代的木塔,獨樂寺觀音閣等都是古代重要的木結構。獨樂寺觀音閣經過八次大地震巋然不動,經過近一千年來的壓縮,底層部分所有的斗拱都已經壓扁了,但整個形式沒有變,只有中國的木構體系才能承受這種情況。歷史上記載,嘉慶18年,發生了關西大地震,一直影響到北京,那時候沒有講級別,估計也有七級以上。整個太和殿都晃動了,上面有一塊碑掉下來,但整個殿沒受到損害,雍和宮柱子移位,但整個房子沒有塌。所以說中國這種木構體系的建筑對我們有重要的影響,非但形成了華麗的建筑物,解決了人民居住的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能抵御外來的地震沖擊。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這種木構體系呵護了中國幾千年。


  2008年四川大地震,也見證了木結構的抗震能力。四川廣元地區的昭化古城,2005年請我做規劃,我一看這個古城很漂亮,很完整,整個城鎮都是明清時期留下的木結構體系。當然原始建筑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壞,亂七八糟的鋼筋結構房子也建了不少,我就說一定要按原來的木結構風貌修復。2007年底古城主要的老街都修好了,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和麗江一樣,凡是我們修過的房子一點事沒有,瓦掉下來了,但整個的建筑沒事,沒修過的都塌了。


  我國古代建筑的智慧是從自然中汲取精華,模仿生態的形式來創造自己的建筑,就是綠色的。我們現在的建筑結構與中國傳統的不一樣,是西方來的,這種框架結構形式,是筒中筒結果,中間奠基井是完整的結構體系,外面再把建筑物包起來,中間有很好的梁板連接,而且是鋼性的連接。這種結構形式跟中國的傳統木結構形式不同,當然它也能抗震,但它抗震的理念跟中國傳統結構的理念不一樣。中國人的抗震的理念是“逆來順受”,還有“以柔克剛”,西方的理念是“以剛克剛”。現在我們不用木材了,用不用木材是一回事,但要接受這種理念。


 

  天井與天人合一


  中國的傳統建筑和綠色理念很有關系,分兩大類,第一類是輝煌的宮殿廟宇等大型建筑,琉璃瓦的頂,木柱子。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皇帝的宮殿還是大型的廟宇,建筑內容和結構的形式布置都差不多。第二類是民居,民居變化很多。北京四合院,蘇州、揚州的廳堂式、花園式,安徽“四水歸堂”,四個房子,中間一個天井,云南貴州“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五個天井,福建“土樓”,廣東“碉樓”,還有少數民族的吊腳樓,筒子樓……形式各樣,但很重要的特點是都有天井,天井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雖然把房子圍了起來,但不能離開天,不能離開地,陽光要能照進來,雨要能下來。這里反映出的需求,實際上與人和自然的需求密切相關。有了天井之后,中國的建筑就豐富起來,跟西方建筑不一樣。中國的房子屋頂有不同的坡向,天井外面有廊子,有了廊子就有欄桿,有欄桿還有漏窗,因此就造成了光面的變化。


  在很多的傳統住宅中,天井有著很重要的通風、采光的功能。我們現在都是空調暖氣,過去的房子全靠自然通風來解決問題。揚州、蘇州都有這種老房子,前面是一個大天井,后面是大廳,大廳后面有兩個像螃蟹眼睛一樣的設計,是用來通風的。風過來是穿堂風,所以天井中間的過堂是最絕妙的地方。沒風的時候,由于這個構造,風自然就流通了,這都是中國傳統建筑中,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創造出良好居住環境。


  中國的這種傳統建筑的形態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環境,是我們古人優秀的智慧,我們不能都拋棄,只模仿西方的樣式。我覺得,應該呼喊天井的歸來,因為其功能是我們現在的建筑所不能具備的。

 

本文標題: 中國傳統建筑的綠色智慧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110.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通化市| 邵武市| 敦化市| 抚州市| 大新县| 竹山县| 稻城县| 万盛区| 凌海市| 浑源县| 资中县| 大理市| 科技| 射阳县| 平乐县| 西青区| 安塞县| 咸阳市| 迭部县| 桂东县| 灵川县| 安达市| 民乐县| 许昌市| 兴安盟| 连平县| 五峰| 安吉县| 沐川县| 营山县| 永仁县| 雅安市| 琼海市| 邻水| 句容市| 营口市| 新营市| 延长县| 穆棱市|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