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云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云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范。
云肩,也叫披肩,中國古代女性服飾肩上的裝飾品,曄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彩虹,故稱之為云肩。
云肩是從隋朝(581-618)以后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1644-1911)時,云肩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婚嫁時成為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發展到后來,云肩多在歲時節令或婚嫁時佩戴。云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形,也有條帶狀。云肩的制作一般做成兩層八片垂云,每片云子上或刺繡花鳥草蟲,或刺繡戲文故事。一件精美的云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繡成,其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
云肩的繡制有各種各樣的針法,如挽針、接針、滾針、松針、釘線、打子、圈金、搶針、齊針,樣式也較為繁多。圖中的云肩出自中國中部的河南省,所繡為如意云紋形,圖案有人物、花鳥、橋梁等,針法細密,色彩豐富而典雅,曲線流暢婉轉,不失為民藝精品。
云肩服飾是一種走動的藝術,民間常在云肩吊穗上綴以銀鈴,新嫁娘在走動時,吊穗也相隨飄動起來,使銀鈴也有節奏地響起來,不僅富有流動的音樂感,還提高人的精氣神。宏觀云肩那種包容萬物,內涵多義,象詩、象云、象彩虹般地有聲有色情調,不僅滿足人視覺上享受美的愉悅,還被掀起了熱情,尤其對穿著云肩的新人,在成家立業的婚禮大典上,飽蘸情愛,步入人生新的起點,似云霞爛漫,旭日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