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是巨匠,智慧無限是人民。古典建筑開眼界,中華代代出能人!走過很多城市,看過很多風(fēng)景,但你卻不一定能認識美麗風(fēng)景中的古典建筑。那么在古建筑中,都有哪8種常見的樣式和種類?它們又有什么特征呢?
01、亭
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場所,通常在地面直接平起。亭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多建于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李白曾在《菩薩蠻》中寫道“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02、臺
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一般筑成方形,規(guī)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另外,在古代也有很多臺沒有上面的亭子,只是高聳的夯土建筑,如點將臺、烽火臺。
它的特征是“露天“表面平整”且具有開放性,臺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沒有建筑。
03、樓
樓是古建筑中兩層以上的房屋,也稱作重屋。樓在戰(zhàn)國時就已出現(xiàn),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樓在古代城市或建筑群中是很重要的建筑,如城市中的城樓、箭樓、鐘樓、鼓樓,供登臨遠眺的黃鶴樓、岳陽樓、望江樓、煙雨樓,供演戲的戲樓等。
04、閣
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shè)有門。古人云“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閣的四周還設(shè)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huán)閣漫步、觀景。江南著名的建筑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05、榭
榭是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筑,供人們在此倚欄賞景。宋朝詩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中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
06、舫
舫是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因像船而不能劃動,故被稱之為“不系舟”。一般用來游玩設(shè)宴,觀賞水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寫道“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07、廊
廊是是很常見的古建筑,廊是指屋檐下的過道、房屋內(nèi)的通道或獨立有頂?shù)耐ǖ?,具有遮陽、防雨、小憩等功能。唐朝詩人元稹在《使東川·嘉陵驛二首(篇末有懷)》中寫道“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廊的特征是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用柱支撐。柱子上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桿、坐凳、美人靠、掛落、彩畫;隔墻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構(gòu)件。
08、軒
軒的古意為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為高而敞的建筑,但體量不大。與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宋朝詩人蘇軾在《江城子》中寫道“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亭臺樓閣巧天工、榭舫廊軒有勝名。以上就是中國古建筑中8種常見的種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