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歷史從古代到現代,不斷的升華和對傳統茶藝的改進,從而形成了現在茶空間茶道文化這一過程。在茶室中而較為常見的操作規程基本可以分為十三程式,也給人們叫做功夫茶十三程式。
一、點茶:根據不同人,使用不同的方法
二、溫壺:先用熱水過茶壺,這樣可以讓茶的香味更濃郁。
三、賞茶:是茶人引導茶客到茶空間的韻味中重要的流程,主要是欣賞茶葉外形。
四、溫盅:是茶人專注于注水傾湯于每一個環節,然后再指尖運氣的操作,使用壺水即可溫盅。
五、暖杯:主要是為了讓茶香凝聚。
六、納茶:使用茶道六君子中的茶則,茶葉經茶則入茶壺,也起到衡量茶葉的作用。
七、注湯:不同的茶使用的水溫也略有不同,不過都要先燒開,然后再等降溫到合適的溫度。茶人同時還要注意水入茶中的時候,不同的茶入湯的時候倒法也不一樣,這樣才能最大的展現茶的品味。
八、候場:茶人倒入湯后,需要稍等片刻,讓茶充分放出原味在湯中。
九、出湯:先打開壺蓋,壺蓋到30度左右在扣緊,把茶倒入公道杯中,再做個回壺的動作將剩余茶湯盡出,避免讓茶湯久浸茶而產生苦澀感。
十、分茶:斟茶要注意的是茶盅的角度,出茶的流口需要微微朝內,這樣可以控制湯流。
十一、傳杯:一幫使用的是淺托,這樣可以突出杯身的線條,但不能把杯托的太高,時刻注意杯身穩定,避免茶湯濺出。
十二、去渣:當茶湯味道退去,漸趨平淡時,應適時停下,倒出茶渣。
十三、清壺:去渣后再次使用熱水滌蕩茶壺,
而在每個中國每個朝代茶道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法則需要遵循。
唐代茶道法則: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同時還講究茶道中的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者修養,每個過程都有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范在那邊。
宋代茶道法則:第一,需要是新茶、甘泉、潔器;第二,與自然直接相互和諧;第三,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客人一起。
明代茶道法則: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十三宜: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鑒,十三文僮。
七禁忌: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于拘束禮儀;五葷肴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