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既它的寬和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那么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
中國建筑的間是兩榀屋架所圍合的空間,單體建筑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顆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
中國古代上建筑的數字等級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即中國古代陰陽五行中的“術數”。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奇數(單數)為陽,偶數(雙數)為陰。陽數中最高的數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數字就是最高等級,例如開間九間、臺階九級、斗拱九踩、門釘九路、屋脊走獸九尊等等。
另外五也是術數中一個特殊的吉數,九和五結合就是最高最吉利的數。《易經》中說“九五,飛龍在天”,所以九五就變成了皇帝的專用數,稱為“九五之尊”。天安門城樓就是面闊九開間,縱深五開間,故宮中很多建筑都是這樣。
所以古代建筑開間的最高等級是九間,后來發展到十一間,例如北京故宮太和殿,乾清宮,但是理論上仍然是九開間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開間。其次是七間,皇親貴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開間。再次是五間,朝廷一般官員和地方政府官員可以用。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間了。
另外,開間數選擇奇數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人喜歡掛匾和楹聯,開間數為奇數便于掛匾和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