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茶文化出現的民族,在社會早期并沒有“茶文化”這個詞,它是伴隨著茶葉種植以及加工到飲用,慢慢而出現的一種文明。可以說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茶葉被發現一直到種植以及利用之后,茶文化就在各大階層中興起,慢慢呈現繁榮。
不僅與經濟相結合,同時還和文學以及藝術有著分割不開的關系,形成了較為特殊的精神。據了解茶葉發于神農,興于唐朝,在宋朝時期得到了盛行,真正被普及還是在明清時期。清朝時期的茶,不僅供中國人所飲用,同時也被國外人所知曉,這也成了中國茶葉在經濟貿易上的一大轉折點。
《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一、茶葉在清朝的發展情況
一開始把茶葉當成一種文化的還屬宋朝,當時不管是對茶葉的選擇,還是沖泡茶葉的手法,都有著很嚴格的考究。隨著時代發展,茶文化到了清朝時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自飲,還用于招待好友。古時候中國一直在對外進行著貿易活動,我國盛產絲綢以及瓷器,這兩種產品的質量都屬于上乘。因此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中國來購買瓷器和絲綢,慢慢地到了清朝時期,外國人發現中國有一種特殊氣味的“樹葉”。對這種“樹葉”的味道非常感興趣,于是便把它帶回自己國家,用水來沖泡當成飲品去喝,一時之間茶也受到了外國人的青睞。
在清朝時茶葉不僅會銷往周邊國家,同時也會銷往一些距離比較遠的其他歐洲國家,而茶葉也成了中國和外國貿易活動的一大商品。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清朝時期,有一艘來自英國商人的船,上面的中國貨物占了50%,其中茶葉就占了48%,其比例之大,可見它對西方人的生活也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隨著茶葉貿易的發展,它給清朝,給清朝老百姓的經濟帶來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因為對茶葉的需求量變多,老百姓在這項貿易上就賺取了很多利益,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種植茶葉上,產量呈現了一片上升趨勢。
二、茶文化在古代興起的原因
從茶葉被發現,一直到茶文化的興起,只經歷了短短幾十年,而他的興盛跟中國的環境有很大關系。眾所周知,古時候是冷兵器時代,由于特殊的環境原因,絕大多數時候,百姓都過著較為安穩的生活。因為高聳的山脈以及遼闊的海洋,使得西方無法侵略我國。在封建社會一直奉行小農經濟為主,除了朝代更替其他的時間,老百姓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小生活。安定的生活給了茶文化足夠的發展空間,所以當它出現在全世界的時候,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狀態。可見茶文化之所以能發展的如此迅速,不僅跟深刻的文化底蘊有關,也跟中國的地理環境有關。
另外一點茶文化發展的如此迅速,也跟古時候的科舉制度有分不開的關系,隋唐時期想要入朝為官必須通過考試。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為了君王權力,推翻了從前的九品中正制,利用科舉方法為朝廷選拔有用人才。到了唐朝時期,科舉制度開始得到了盛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參加,比如農民子女是不可以參加科舉的。到了宋朝之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改善,隨著科舉制度慢慢在宋朝得到了普及,士大夫都崇尚儒家學說,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知識,可以說正是文化的興起給了茶文化一片發展的沃土。
中國茶文化不僅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一大亮點,它的繁盛不僅跟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跟古人重視文化傳播有關。在讀書人眼中,茶文化和書籍是一樣重要的,它的地位讓人不容小覷,泡茶和讀書有著同等待遇。到了清朝時期,茶葉進入了千家萬戶,不管是皇親貴族還是商人,亦或者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品嘗茶葉。
隨著茶葉的不斷普及,慢慢發展到了國外,可以說中國不僅是茶葉種植的發源地,是茶葉的故鄉,同時也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作為傳統文化,茶葉貿易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與外國文化的交流,最終讓茶葉發展達到了高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