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圓錐石頂屋
意大利的阿爾貝羅貝洛被人稱為“天堂小鎮(zhèn)”,這里保存著1000多座造型奇特的圓錐石頂屋,1996年,這里也被評為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許多圓錐屋頂都帶有十字架或某種怪異的圖案標識。阿爾貝羅貝洛的意思是“美麗的橡樹”,走在小鎮(zhèn)的街道上,滿眼所見都是白色的圓錐石頂屋,在藍天的映襯下,就像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2、法國依瓦利小鎮(zhèn)的石頭屋
法國小鎮(zhèn)依瓦利又被稱為石頭城,鎮(zhèn)上大多數(shù)房子都是用石頭建成,保存完好。鎮(zhèn)上的小徑兩旁、小石屋的窗前被五彩鮮花所簇擁。
3.日本白川鄉(xiāng)的荻町的合掌屋
它擁有114棟合掌屋。溪水蜿蜒流過的約1公里長的河濱谷地上,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合掌屋錯落有致地排列開來,情景蔚為壯觀。合掌屋的屋頂外型猶如兩只手掌合攏作揖,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木屋屋頂設計成60度銳角的正三角形,可使屋頂最大限度地承載厚重的積雪,同時讓過高的積雪自然滑落。利用就地取材的干草堆疊覆蓋屋頂以及把合掌屋建成南北朝向,也是考慮到使木屋與山脈成垂直走向,借此阻擋順著地勢刮下來的寒風,并調節(jié)日照量,使木屋冬暖夏涼。
4.英國茅草屋
茅草屋是英國國寶,尤其是名為Cottage的茅草屋,算得上獨特的英式風光,其屋頂是用麥稈一層層摞起來的,工藝精細繁復。最早的茅草屋是窮人的棲身之所,但現(xiàn)在普通人已經(jīng)很難住進去了。英國政府要求房主每隔幾年就要翻新一次屋頂,費用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英鎊,一般人就算買得起也住不起。不過如今,英國只留下為數(shù)不多的幾百座,政府規(guī)定不允許拆,每年撥出大筆經(jīng)費進行維護。
5.巴布亞新幾內亞——A形茅屋
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珊瑚島群,氣溫高,濕度大,降水多,大部分地區(qū)為茂密的雨林所覆蓋。當?shù)氐木用褚詧D騰劃分部落和村莊,以母系血統(tǒng)劃分家庭。一個家庭一個茅屋——茅屋就是他們的住宅,眾多的茅屋整齊地排列成直線構成村莊,村莊中心是用于跳舞的空地,當然這些舞蹈都具有特殊的慶典和儀式意義。
A形茅屋,高度可以達到25米,上半部裝飾著抽象的圖案,下半部用編織的草席做墻,后部逐漸傾斜到達地面,屋頂覆蓋茂密的茅草。
6.意大利阿普利亞——圓錐形石灰?guī)r民居
在意大利的阿普利亞地區(qū)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圓錐形石灰?guī)r民居,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小山丘,連成一片就形成一種蔚為壯觀的景觀。它是用板巖一塊塊壘起來的,沒有使用任何粘接劑,而是采用了一種特別的托梁系統(tǒng),仔細地分配受力而建成的。它們有的直接矗立在地面上,有的下面是方形的房屋,有的獨立成形,有的幾個圓錐連在一起。在圓錐的頂端通常有一個導錐形的收口,上面有小圓球或者十字架等葉尖裝飾。圓錐的高度由房屋的重要性決定,越重要的房屋錐頂越高。煙囪位于房屋的一角,房屋的墻壁和煙囪以及圓錐的頂端刷上白灰,和藍天形成對比。這種民居自古有之,但是直到17世紀時才終于定型。
7.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火山灰住宅(洞穴屋)
卡帕多西亞是小亞細亞的一個古老地區(qū),位于今天的土耳其中東部。它曾經(jīng)是波斯帝國的領地,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帝國吞并。這里曾經(jīng)火山爆發(fā)頻繁,現(xiàn)在這些火山多已沉寂。大量的火山灰冷卻、沉積變?yōu)橘|地松軟的巖石,而人們就在這些巖石里挖出或者擴大洞穴作為房屋。
公元前7世紀時曾經(jīng)有大約3萬人居住在這里,他們多數(shù)是信奉宗教者,因此禮拜堂和修道院都在這些好像鴿子房一樣的洞穴里。直到今天仍舊有許多人居住在這樣的洞穴里。壁爐、家具等等都直接從巖石中挖出。這些洞穴高度不一,有的可以達到16層,要到達高層往往需要使用繩梯。
8.也門提哈姆地區(qū)——烏沙(高粱桿屋頂)
“烏沙”這種特殊的住宅遠在公元前16世紀就有記載,當時它主要分布于農(nóng)業(yè)發(fā)達的提哈姆地區(qū)(TIHAMA,從今天的沙特阿拉伯一直延伸到也門共和國境內),現(xiàn)在則只見于經(jīng)濟不甚發(fā)達的也門。一群“烏沙”組成一個群落,用木柵欄圍起以防備野獸。每個“烏沙”大概直徑4米,用樹枝和泥土做成墻,用捆扎的甜高粱桿做成圓錐形的屋頂,上面用繩子緊密地扎捆。長長的繩子像發(fā)辮一樣垂下來,非常好看地理帝。房屋前后各有一個門,用于通風,因為這里的氣候炎熱潮濕。室內有上下兩層,下層墻壁用灰泥涂抹,是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上層是木結構的頂棚,可以儲藏東西。婦女們用各種顏色的飾物裝點在墻上,把室內布置得美麗、溫馨。
9.北美新墨西哥州印第安人——土坯房(5層用梯子上下)
美國墨西哥州的印地安人土坯房是一種多層多家的集合式住宅。它采用曬干的泥土磚堆砌而成,一般有5層,從內到外逐層降低,構成鋸齒狀的不規(guī)則金字塔形。屋頂為平面,木橫梁露在墻外面。地理帝最初的土坯房沒有門窗,通過梯子由屋頂?shù)娜肟谶M入,在內部還有數(shù)不清的梯子;門窗是和平時期才增加的。不考慮通風和散熱,主要的目的在于防御攻擊,當敵人來臨時就將梯子撤去。這種結構也不適宜防雨,所幸當?shù)貧夂蚋珊?,雨水不多。室內溫度白天可達近50攝氏度,夜晚則降至零攝氏度。墻越厚這種效果越明顯,然而也更加安全。使用泥土建房主要是在缺少石頭和樹木的地方。
10.敘利亞北部——蜂窩泥屋房(草桿和泥土)
存在于敘利亞北部的蜂窩房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住宅形式,其歷史大概有8000年。它用曬干的土磚堆砌出圓弧形的墻體,表面用草桿和泥土混合的填料涂抹,看起來像一個窩頭。大量這樣的房屋排列就呈現(xiàn)出非常奇特而壯觀的景象。每個房屋的墻壁上都留有許多規(guī)則分布的小洞,用于通風和透光。此外墻體中還有不同的高度嵌入石塊,作為修理房屋時方便攀登的支點?,F(xiàn)在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輸入,許多蜂窩房也放生了變化,在蜂窩的下面堆筑出方形的房屋,蜂窩則成為特殊形狀的房頂。
11.法國普羅旺斯——石砌小屋
這種石砌小屋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頭建筑之一,許多國家都有分布。它大概出現(xiàn)于鐵器時代,或者更早的時候。地理帝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人們以它作為住宅。生活于奧古斯都大帝統(tǒng)治時期的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堡(STRABO)即在其著作中提及它。但是現(xiàn)在它只見于牧羊人小屋、工具棚等臨時性建筑。令人驚奇的是,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一個村莊里人們居然還居住在這樣的石砌小屋里。這種住宅直接采用破碎的石塊堆疊而成,其拱形的屋頂是最原始的一種結構。內部有凹進的壁龕和簡單的煙囪,還有簡易的排水機構。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莊大概形成于200至500年前,關于它的歷史至今不詳。
12.尼日利亞豪薩——豪薩人居,門面華麗,綠色
豪薩人是居住在尼日利亞北部及尼日爾南部的一個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他們的生土住宅有一個非常華麗的門面。門在門面的左側,門面略高出墻面一部分,上面雕刻著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具有宗教意義,例如表示無盡的宇宙,有的就顯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圖案用綠色的灰泥涂抹以加強效果。房屋周圍環(huán)繞方形的圍墻,內部是幾個只有一個房間的單體建筑。平屋頂由棕櫚樹干緊密地搭成網(wǎng)狀,上面覆蓋著草席和泥土。院子的角落里豎立著尖塔,是伊斯蘭教的象征物。在門口兩側都有兩個平臺,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腿撕苌俦灰M宅內部去,這也是很獨特的風俗習慣。
13.南非納塔爾祖魯人——穹形茅屋
祖魯人的穹形茅屋有一個半球形的外形,這和一般的圓形茅屋只是一個圓柱底上面加一個圓錐頂非常不同。地理帝此外,祖魯人的穹形茅屋擁有世界上最精細的手工編織技藝。它是由家庭中女性編制而成的,采用柔韌的藤條編出穹形支架,然后再用麥桿和柳枝編織成席子覆蓋在上面。
現(xiàn)在很多祖魯人已經(jīng)用黏土磚和木版來做墻,但是一般仍舊采用仔細編織的草席屋頂。室內按照性別劃分區(qū)域:女人在左邊,男人在右邊。祖魯人為群居生活方式,很多茅屋構成一個群落,傳統(tǒng)的群落按照等級制度做環(huán)形布局,首領的住宅在中心,現(xiàn)在則淡化了首領的重要性,每個家庭擁有多座茅屋,獨立形成一個小群落。
14.哥倫比亞亞馬遜河盆地——瑪羅卡
在南美洲北部寬廣的亞馬遜河盆地,至今還存在有血緣關系的一整個大氏族家庭全部居住在一個房屋里的情況。圖卡諾人的“瑪羅卡”就是這樣一種住宅形式,它反映了原始人類洞穴群居的生活特點?!艾斄_卡”有一個三角形主立面,寬闊的大屋檐幾乎接觸到地面,屋頂覆蓋濃密的茅草和樹葉。平面布局為長方形,有時后部為半圓形,整個房子大約30米長、15米寬、10米高,分為前、中、后3部分,前部和中部為男人活動的區(qū)域,后部為女人活動的區(qū)域。圖卡諾人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觀念,反映在他們的住宅上面:門口象征女人的子宮,框架象征男人的骨架,屋頂是他們的皮膚和頭發(fā)。此外,具有神秘象征意義的圖案(也是是他們的文字)裝飾在門口兩側。
15.西班牙保加利亞伊比利亞半島——圓錐形石屋,茅草頂
這種圓形石屋主要發(fā)現(xiàn)于伊比利亞半島。它圓錐形的茅草屋頂、碎石堆砌的墻壁經(jīng)常和羅馬早期時的房屋混淆,但是兩者在大小和室內布局方面都有所不同。它的平面為圓形或者橢圓形,通常有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外屋。墻壁用板巖或者花崗巖堆砌而成。房屋直徑從12米至20米不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主要生活區(qū),下層豢養(yǎng)家畜。地理帝爐膛在房屋的中央,一天24小時從不熄滅,當?shù)厝讼嘈胚@樣有驅除魔鬼的功效。爐膛周圍環(huán)繞長椅,用于吃飯、睡覺、聊天等日?;顒?。這種住宅形式來源于古代凱爾特人的生活?,F(xiàn)在一部分這種圓形石屋被改作博物館,展示凱爾特人的生活方式。
16.非洲喀麥隆——拋物線形圓頂屋,泥土及草桿混合
在廣闊的非洲大陸上存在許多用泥土建造的住宅形態(tài)。在這些住宅中,喀麥隆的毛斯蛤姆人的拋物線形圓形屋頂別具一格。它看起來像半個蛋殼,完全用泥土混合草桿修建而成,沒有采用任何支架。彎曲的表面有許多隱約的凸起,不僅外形美觀,并且方便攀登上去維護屋頂。形狀奇特的屋門象征著女性生殖器官。錐形的頂部為通風和出煙口,當雨季來臨時堵上。幾個房屋用矮墻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分別用于睡覺、做飯、儲藏等用途。這種圓頂屋最初的形制非常巨大,大約為10米高,7米直徑。20世紀50年代之后新建的圓頂屋面積逐漸減小,現(xiàn)在由于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侵入則幾乎沒有人再修建了。
17.印尼蘇門答臘島——船形屋(巴塔克式茅屋)
居住在蘇門答臘島托巴湖畔的托巴巴塔克人是現(xiàn)存的7支巴塔克人中最著名的一支。按照他們的宗教文化,宇宙分為天上、人間、地下3個等級,這一點也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住宅上?!棒敩攩碳印边@種樣子奇特的住宅有3個層次,下層是硬木搭建的支架,作為家畜欄;地理帝中層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區(qū);最奇特的上層,有一個倒扣的船形屋頂,屋脊為下凹的馬鞍形。屋頂用竹木搭建出骨架,上面覆蓋棕櫚葉等纖維編織而成的草席。房屋之間也劃分等級,最高級的房屋表面雕刻或者繪畫有蘊含象征意義的圖案。所有這一切都由部落中的男人們完成,而這增添了房屋的神圣性。
18.非洲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達納吉爾——鹽質圓頂屋
人們修建房屋的材料多種多樣,石頭、木材、泥土、冰塊……然而在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北部靠近紅海地區(qū)),那里的鹽礦工人就用他們唯一所有的材料鹽塊來修建房屋。這些鹽礦都是粗大的鹽結晶體,人們將其切割成塊磚狀堆砌起簡陋的房屋,用草席覆蓋在上面充當屋頂——就是用來編織席子的草也非常少見,到處所見都是白茫茫的鹽礦。房屋平面為圓形,能夠以最少的建筑材料獲得最大的內部空間。地理帝人們就在這樣的屋子里睡覺,并且逃避炎炎的烈日。這種住宅形式充分反映了人們適應環(huán)境、就地取材的生存本能。
19.伊朗風塔
伊朗福地的亞茲德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風塔”,漫步亞茲德,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冒出大大小小的風塔,猶如一個個“泥音箱”,構成了亞茲德最獨特的古城建筑奇觀。因此,亞茲德又被稱為“風塔之城”。
風塔高過屋頂?shù)牟糠炙拿骁U空,懸空連接到室內大廳(圖1),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外部的空氣經(jīng)過這一系統(tǒng)降溫后飄散到各個房間,讓主人享受著酷暑中的陣陣清爽。
20.因紐特冰屋
北極圈附近冬季漫長且溫度較低,夏季短暫且溫度不高,氣溫最高的月份平均溫度也不會超過10攝氏度。氣候寒冷,地理帝加之木材、草泥等建筑材料匱乏,讓因紐特人練就了用冰雪造房子的本領。
科學家也對因紐特人的冰屋進行了工藝改良。他們將雪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攪拌成“雪混凝土”,然后將其澆灌在建筑物模型之上。在極地嚴寒之下,“雪混凝土”迅速凍結成一個結實的整體,取走建筑物模板后,就能得到一個更加穩(wěn)固的新型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