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若此時天上有雨,將因寒氣凝結成雪。不過此時冷空氣還不夠猛,“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故曰小雪。
清寒小雪節氣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從清明開始的“虹始見”,到這日彩虹躲藏起來,預示天地間陰盛陽伏。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氣與地氣不交,萬物生長暫停。
三候閉塞而成冬。陰陽不交,天地不通,萬物閉藏,我們正式走進冬天。
冬天最熨帖,正是家人之間,朋友之間,圍爐煮茶,相邀共飲團聚的時光。那么,小雪在這個節氣,飲食有什么習俗呢?
腌制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過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而這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因此,在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選新鮮豬肉、魚肉,用粗鹽、花椒涂全部抹勻,掛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晾曬二十幾天,就變成了美味的咸肉。
曬魚干
小雪時,南部海邊的漁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曬蘿卜干
有諺語道:“冬吃蘿卜夏吃姜”,冬天里的蘿卜水靈極了,切碎在陽光下曬干后,將碎蘿卜撒上大量的鹽巴,封入壇內、二十幾天后,美味的蘿卜干就可以食用了。
腌咸菜
腌咸菜一般選用大青菜。將大青菜洗凈曬干,封入大壇內用鹽腌制,期間需要用重物將青菜壓實。每隔兩三天翻動咸水,直到青菜腌成黃綠色。要吃時將咸菜取出切碎,可炒,可蒸,,簡單又美味。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保留著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因為在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黑芝麻補肝腎
小雪節氣過后,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因此飲食應遵照“寒則溫之、虛則補之”的原則,食養應以滋補肝腎、清瀉內火為主,要食用溫性或熱性食物,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在五臟之內,黑色食物,是對于腎臟器官最為有益處,我們在冬季的時候,吃一些滋補的食物,黑色的食物就是首選。
羊肉益氣養血
羊肉是立冬進補的標配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高蛋白,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血,補虛氣等功效。適當食用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并使人體暖和,不過多吃容易上火,在吃羊肉時可添加冬瓜,蓮藕,蘿卜等,可有效中和羊肉的熱性。
冬天多食熱粥有益健康,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冬季多喝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魚湯則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