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芬美術館
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的大芬村,是深圳著名的油畫產業村,村中遍布油畫復制品的創作坊,油畫出口到各大洲,每年創造數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政府看到這種創意產業的價值,于是在一個似乎最不可能出現美術館的地方,大芬美術館出現了。作為一項政府行為是否能在另一層面上促成當代藝術的介入,并且通過這一公眾設施將周邊的城市肌理進行調整,使日常生活、藝術活動與商業設施混合成新型的文化產業基地?設計策略是把美術館、畫廊、商業、可租用的工作室等不同功能混合成一個整體,讓幾條步道穿越整座建筑物,使人們從周邊的不同區域聚集于此,從而提供最大限度的交流機會。美術館在垂直方向上被夾在商業和各種公共功能之間,并且允許在不同的使用功能之間有視覺和空間上的滲透,展覽、交易、繪畫和居住等多種活動可以同時在這座建筑的不同部位發生,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通過不斷的滲透和交疊誘發出新的使用方式,并以此編織成嶄新的城市聚落形式。
以肯定大芬村油畫產業為初衷的大芬美術館的產生,如果機構化的氣氛太濃,或許會不經意地埋葬大芬村油畫產業。將美術館與村落結合,既是一種形式上的調和,也是從本質上讓自發的生活形態能在被設計的環境中得以延續和發展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