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興于唐,到北宋晚期達到鼎盛,金元繼續發展。
鈞瓷造型古樸、工藝精湛、配釉復雜。《中國陶瓷史》在評價鈞瓷藝術成就時說:“宋代鈞瓷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制成功的銅紅釉,為中國陶瓷工藝、陶瓷美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成就。”其釉呈乳濁狀,觀之瑩潤,“似玉、非玉、勝于玉”,成為皇室珍視的尤物。
▌[金]鈞釉紅斑菱口盤
高3.3厘米、口徑19.5厘米、底徑8厘米
1976年河南省方城縣拐河菜園窖藏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菱花口,折沿,淺腹,圈足。淺褐色胎,堅致。施天青釉,釉面有開片,足沿一周無釉。盤內有大片紫斑,色彩青紫相映。
▌[北宋]鈞釉棱口碗
高13.3厘米、口徑26.5厘米、底徑9.8厘米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出土
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處藏
敞口,口沿呈菱花形,深曲腹,腹壁出筋,圈足。淺灰色胎,胎體較薄。胎質細膩堅致。施天青釉至圈足,釉層薄而勻凈,底足剝釉嚴重。
▌[金]鈞釉鋬耳洗
高5.9厘米通長18.5厘米口徑17厘米
1980年河南省嵩縣城關鎮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荷葉形,尖唇,六出雙脊花瓣口,口微斂,一端伸出如意頭形鋬沿,沿下附小環形,淺曲腹,小平底,底部有三個支釘痕。淺赭胎。通體施月白釉,釉色凝滯勻凈,裹足支燒。
鈞瓷造型豐富,以養花盆類居多,其次是洗、盤等,再次是瓶、尊、爐、鼎等。釉色也是千變萬化,玫瑰紫、海棠紅、瑪瑙紅、蔥綠、豆青等。由于鈞瓷極負盛名,各地窯口競相仿制,除了河南境內新安、郟縣、臨汝、登封、安陽等地,在河北磁縣、山西渾源乃至內蒙古也發現有鈞瓷窯址,形成一個龐大的鈞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