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紂為虐是一個成語,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助紂為虐”。
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張良說:“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里。替天下鏟除兇殘的暴政,應該以清廉樸素為本。現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才回車駐在霸上。
助紂為虐成語故事
帝辛,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稱“紂”、“商紂王”等。帝辛是帝乙少子,繼位后,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
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并稱“桀紂”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其中劉邦和項羽是其中兩股最大的勢力。劉邦率大軍攻占京都咸陽,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就投降。
劉邦的軍隊進了咸陽,將士們紛紛爭著去找皇宮的倉庫,各人都揀值錢的金銀財寶拿,鬧得亂哄哄的。只有蕭何不稀罕這些東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關戶口、地圖等文書檔案都收了起來,保管好。
劉邦在將士陪同下,來到了豪華的阿房宮。他看見宮殿這么富麗,幔帳、擺設好看得叫人睜不開眼睛,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宮女。他在宮里呆了一會兒,心里迷迷糊糊的簡直不想離開了。
這時候,他的部將樊噲闖了進來,說:“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個富翁呀?這些奢侈華麗的東西,使秦朝亡了,您還要這些干嗎?還是趕快回到軍營里去吧!”
謀士張良也勸道:“秦二世荒淫無道,殘害天下百姓,百姓忍無可忍才紛紛起義,您才能來到這里。現在秦朝剛剛滅亡,你入關以后就開始享樂,豈不等于幫助惡人干壞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紂為虐’也)。
劉邦對張良的話十分信服,當即退出宮中,封閉倉庫、部隊屯駐咸陽城外的霸上,接著劉邦召集了咸陽附近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被秦朝的殘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諸位父老約定三條法令: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除了這三條,其他秦國的法律、禁令,一律廢除。
劉邦入咸陽分文不取,還約法三章,為自己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為日后打敗項羽打下了堅實的百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