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為漢語成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芒”是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芒刺”就是細小的刺。現在成語“芒刺在背”一般用來形容因為恐懼,或有某種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與“芒刺在背”相近似的還有成語“如坐針氈”。
芒刺在背歷史故事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后,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按照武帝的遺詔,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輔政,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去病年少成名,戰功無數,連帶著霍光也受到漢武帝的提拔。年紀輕輕的霍光先后做過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侍奉在漢武帝左右二十多年,一次錯誤都沒出過。因此,霍光深受漢武帝的信任。
漢昭帝即位后,霍光的勢力逐漸擴大。霍光忠于漢皇室,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漢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他又利用手中的權力,排斥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漢昭帝執政的時候,燕王劉旦造反,霍光全部誅滅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蓋長公主和燕王自殺。歷史上稱為“燕王之變”,從此他威名大震,朝里許多人都很害怕霍光。
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僅十三年。他沒有兒子,于是霍光把武帝的孫子劉賀立為皇帝。后來,霍光發現劉賀生活放蕩不堪,整天尋歡作樂,經與大臣們商量,把劉賀廢掉,另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就是漢宣帝。
劉詢的祖父劉據,是武帝的太子,全家被殺。當時劉詢還是嬰兒,由于一個獄吏的營救,才幸免于難,后寄養在民間外祖母家。他自幼生長在民間,對民間疾苦多有認識,且在外祖史家接受了正宗的儒家教育,對霍光的權勢和威名有正確的認識。
霍光在各個關鍵位置安插霍氏家族的親信,勢力龐大,令漢宣帝十分忌憚。宣帝繼位不久后,要去拜謁祖廟,作為大將軍的霍光陪著漢宣帝乘車。漢宣帝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心里十分不自在,好像背上被芒刺扎似的。而后來漢宣帝再去祖廟時,陪同乘車的是車騎將軍張安世,這次漢宣帝就自在多了。
漢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僅憑皇帝之稱不能與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于自己的最高統治權。所以即位伊始,當霍光輔政以來首次表示要還政于君時,漢宣帝回絕了,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并當眾宣布,事無大小,先報請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
漢宣帝的這一系列行為對于消除霍光對他的猜忌和提防,緩和朝廷內部潛伏的政治危機,為他的統治創造良好的政治氣氛起到了極其明顯的積極作用。漢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霍氏家族的人企圖廢掉宣帝,立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帝,結果陰謀敗露,被滿門抄斬。于是民間就有了傳言:“威勢震動君主的人不會被容留,霍氏的禍患開始于陪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