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所以建造高層建筑物,是因為它們優于似龐然大物般的建筑,既可作為城市或自然環境中的地標,也可為八方來客和附近居民提供精神寄托。
這種需求極為普遍,在中國自然也一直存在。此外,這里還涉及權力的表達。統治者要求在他們的住所和都城體現威儀,而矗立的高臺樓閣恰恰適合作為權力的象征。
▲北京的鐘樓和鼓樓
▲北京鐘樓的南視圖
很久以前,中國便有類似的高大建筑物存在,文獻中也有很多記載。早在公元前1150年左右,便有文字提及黃河中游有一座此類樓臺;公元前500年左右,出現了長江下游的另一座高臺的記載;同一時期,老子在《道德經》的一章中提到了一種具有九層平臺的雄偉建筑。此類說明均有明確的史料記載。
公元后最初的幾個世紀,在洛陽附近曾存在一座巨大的九層木制高樓,后來毀于一場大火。它已屬于佛塔范疇,因為佛塔通常體量較大。盡管如此,它的木結構卻顯示出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
那些樓閣是何樣貌,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測,它們與武昌黃鶴樓和北京頤和園的樓閣類似。直到佛塔出現,樓閣建筑才趨于完美。
▲陜西西安府的鼓樓
▲湖北宜昌府的文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