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博物館推出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上新”啦!看看有哪些精彩的文物吧!
圉(yǔ)人俑
秦
高66厘米
1974年陜西省臨潼秦始皇陵墓東側出土
此俑出土于秦始皇陵東側陪葬馬廄坑,泥質紅陶、模制,俑的表面施有彩繪,其身份為馴養馬匹的下級官吏。俑頭頂無冠,長發在腦后綰成發髻,內著中單,外著深衣式袍,腰間系窄帶。俑面部輪廓清晰、目視前方、神態莊重,雙手掌心向下、半握拳放于膝上,呈跽作姿態。
續世錦
漢
長40厘米,寬14.5厘米
新疆樓蘭高臺墓地出土
秦漢時期織錦不僅組織結構漸趨復雜,在花色、紋樣上也都較此前更具表現力。此次展出的東漢續世錦,深藍色地、赭石色紋樣,主體紋飾為規則波浪線,其間點綴雙點,在相隔三個波浪凹形內夾織“續世”兩字,取其無限連續、延綿不斷之意。
赭黃縑(jiān)地茱萸紋繡殘片、黃素絹
漢
長36厘米,寬8.3厘米;
長40厘米,寬15厘米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秦漢時期紡織生產以絲織和麻紡織為主,在西漢紡織品中最為有名的考古發現無疑要數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錦、羅、綺、紗、絹等各類珍貴紡織品及服飾100余件。此次展出的黃素絹、赭黃縑地茱萸紋繡殘片均出于馬王堆一號墓隨葬邊箱內的竹笥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織造、印染及刺繡等工藝水平。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像
明
縱199厘米,橫166厘米
李文忠為明代開國名將,被追封歧陽王,謚“武靖”,為朱元璋的外甥。在《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像》中,李文忠頭戴上為玄色、邊緣為朱色的冕冠,綖(yán)板前圓后方,寓意天圓地方,向下略微傾斜,警示帶冕者雖身居高位,也要謙卑恭讓;綖板前后各垂9旒,每旒間穿青玉色珠玉9顆。冠兩側有朱紘(hóng)、青玉,垂于兩耳之旁,叫做黈(tǒu)纊(kuàng)充耳,意為充耳不聞。帽下用紅纓系結。身著青色暗紋寬袖袍,手持玉圭拱手于胸前,兩肩處為蟒紋,袖有山、華蟲、火、宗彝,敝膝可見火、山,下裳露出黻(fú)紋,兩側露出有佩玉,足穿赤舄(xì)。
醬色妝花緞朝服袍
清
身長140厘米,通袖長213厘米
朝服袍是清代禮服重要種類之一,基本結構為上衣下裳相連屬的裙式袍。此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裾左開,醬色妝花緞面,同色片金緣。上衣飾行蟒二,腰圍行蟒四、中有襞(bì)積,下擺行蟒八,風格為清晚期式樣。
以下為回庫休息的展品:
西漢“冠人”俑(仿制品)
西漢素紗單衣(仿制品)
西漢長信宮燈(仿制品)
明元世祖像
明元武宗像
明隴西恭獻王李貞像
清噶爾瑪索諾木像
清康熙御用石青實地紗片金邊單朝衣
(本文除文物圖片外,攝影:余冠辰)
【展覽信息】
展覽: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8展廳
展期:長期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