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聚居于滇西北高原的玉龍雪山和金沙江、瀾滄江、雅礱江三江縱橫的高寒山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個喜愛飲茶的民族。茶是納西族的待客飲品,更是勞作一天后家人圍坐在火爐邊的質樸享受,在納西族既流傳著“油茶”、“鹽茶”、“糖茶”等的飲用方式,也保留了富有神奇色彩的“龍虎斗”。
“龍虎斗”是納西族的古老茶飲,在納西語中又稱為“阿吉勒烤”,是一種用茶和酒沖泡調和而成的茶。在我國,早在唐代就有“藥療百疾,茶治百病”之說,自古民間就流傳著多種專治風寒等的茶療偏方。而納西族的“龍虎斗”就被視為是風寒茶療的一味“猛藥”,也是少數民族充滿野性之美的古樸茶道。
“龍虎斗”制作的方法十分奇特:首先是用水壺將水燒開,與此同時,另選一只小陶罐,放上適量的茶葉,連罐帶茶一起烘烤,為了避免茶葉被烤焦,在烘烤的時候還要不斷轉動陶罐,使茶葉受熱均勻;等到茶葉散發出焦香的時候,再往罐內沖入開水,燒煮3~5分鐘。接著準備茶盅,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將煮好的茶水沖進盛有白酒的茶盅內,這時茶盅內就會發出“啪啪”的響聲,納西族的同胞將此現象看作是吉祥的征兆,響聲過后,茶香四溢,詩人有“香飄十里外,味釅一杯中”的描述。
納西族人認為“龍虎斗”茶是治感冒的良藥,提倡趁熱喝下,對于治療感冒非常有效。如此喝茶,香高味釅,提神解渴。但需要注意的是:納西族認為沖泡“龍虎斗”茶時,只許將茶水倒入白酒中,切不可將白酒倒入茶水內!
“龍虎斗”茶具大多是粗樸天然的土陶具,茶葉則選用普洱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納西人的普洱茶具有獨特的口感。雪域泉水是納西人上好的燒茶之水,而被稱為“虎”的酒則據個人喜好,通常選擇家中常備的米酒、苞谷酒等,氣息濃郁芬芳,與茶混合后,茶之清苦與米酒之甘甜彼此交融滑入喉嚨,滋養肺腑。龍虎斗的茶湯色澤澄黃,杯底沉落著焦黃的普洱茶葉,酒的味道依然濃烈,茶散發著些許焦香的清甘,而酒之野性亦為茶的內斂淡然添了幾分熱烈的原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