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除夕,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歡樂、萬事如意!本期我們來聊一聊古代人過除夕的一些有意思的習(xí)俗,供大家開心一樂。
一、祭長恩
祭祀長恩是一個比較冷門的除夕習(xí)俗,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祭祀長恩,基本上在除夕祭祀長恩這個習(xí)俗都在古代讀書人群體中流傳。
長恩據(jù)說是主管書本、簡牘的鬼神,在除夕當(dāng)天,口中念著長恩的名字祭祀他,長恩就會保佑讀書人的書本和簡牘等不會遭到老鼠咬、蠹蟲蛀。
最早出自五代末宋初吳淑的《秘閣閑話》:“司書鬼曰長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嚙,蠧魚不生。”
1901年2月18日除夕,魯迅還寫過一篇《祭書神文》,其中有一句“會嵇戛劍生等謹(jǐn)以寒泉冷花祀書神長恩——引蠹蟲之求游”,“戛劍生”就是魯迅幾百個筆名中的一個。
二、打灰堆
打灰堆的傳統(tǒng)在宋代范成大的《臘月村田樂府序》中有過描寫,就是在除夕夜,天將要亮還沒亮,雞剛剛要叫的時候,家里的女人要拿著棍杖去擊打家里積肥的糞堆或者是垃圾堆,一邊擊打一邊念念有詞,祈禱來年五谷豐登、大發(fā)利市等等。這種習(xí)俗就叫做打灰堆。
其實打灰堆的傳統(tǒng)最早是來自《搜神記》中的一個靈異故事:
傳說一個叫做歐陽明的小商人在路過彭澤湖的時候,突然碰到湖神青洪君擺宴席,于是莫名其妙接受了邀請前往湖底,在宴席上酒酣耳熱之際,湖神問歐陽明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答應(yīng)他。
歐陽明隱約聽見有人跟他說:要如愿,要如愿。于是就跟湖神說:那我就要如愿吧。
湖神聽見這個要求,很痛苦的答應(yīng)了,原來“如愿”是湖神最喜歡的一個妃子,她不但聰明美麗,還有許多神奇的法術(shù)。在如愿的幫助下,歐陽明短短幾年就成為了大富豪。但是歐陽明有了錢卻開始嫌棄如愿了,甚至經(jīng)常用棍棒家暴如愿。
有一次如愿受不了家暴,一頭鉆進(jìn)糞堆中消失了,歐陽明再也找不到如愿。后來用棍棒擊打糞堆尋找如愿的故事就逐漸演變成為打灰堆祈求如愿出現(xiàn),祈福新年的傳統(tǒng)了。
宋代范成大在《臘月村田樂府序-灰堆詞》中寫道:除夜將曉,雞且鳴,婢獲持杖擊糞壤致詞,以祈利市,謂之打灰堆。此本彭蠡清洪君廟中如愿故事,惟吳下至今不廢云。”
三、賣癡呆
除夕要賣癡呆的習(xí)俗也是出自范成大的《臘月村田樂府序》,范成大寫道,除夕夜的時候小朋友紛紛跑到街上嚷嚷著賣癡呆,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癡呆轉(zhuǎn)移給別人。
據(jù)說這是宋代吳中地區(qū)的風(fēng)俗,因為宋朝時大家都認(rèn)為吳地人多出癡呆,所以吳中的小孩子們都非常忌諱。到了除夕的時候,紛紛上街叫賣癡呆,希望把自己癡呆賣給別人去。
“分歲罷,小兒繞街呼叫云:'賣汝癡!賣汝呆!'世傳吳人多呆,故兒輩諱之,欲賈其余,益可笑。”--范成大《賣癡呆詞》
四、踩歲
清代的時候,到了除夕晚上,要在家里院子中鋪上芝麻桿。就算芝麻桿不夠,也要在門口、通道、等但凡是人要行走的地方,鋪上芝麻桿。
在臘月里,專門有人在集市上出售芝麻桿。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要踩在芝麻桿上,跟鞭炮一樣劈啪作響,這個風(fēng)俗就叫做踩歲。寓意著把穢氣都趕走,新的一年里萬象更新。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行走之處遍以芝麻秸撒之,謂之踩歲。--《燕京歲時記》
五、辭歲
清代《燕京歲時記》里面提到,在清代的時候,古人拜年是在除夕這一天,叫做“辭歲”。
而且在除夕當(dāng)天辭歲的時候,有條件的還要穿著蟒袍補(bǔ)褂去走親訪友,叩見長輩。最主要的一點(diǎn),當(dāng)年新婚夫妻,在除夕這一天必須要到岳父家拜年辭歲,不然就是大不敬。
凡除夕,蟒袍補(bǔ)褂走謁親友者,謂之辭歲。家人叩謁尊長,亦曰辭歲。新婚者必至岳家辭歲,否則為不恭。--《燕京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