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各種春季,所特有的作物,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我們的味蕾,香椿、馬蘭頭、薺菜......這是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家里的味道”,很多只有在春天才吃得到,這些春天的味道,你都吃過哪些呢?
香椿炒蛋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生木質?!毕愦谎渴恰凹竟澫薅ā钡氖巢?,谷雨節氣之前,第一茬椿芽尚未木質化,最為香嫩。
作為一種氣味獨特的香草,香椿無論是做菜還是當調料,都花樣繁多。上至宮廷御宴,下至家常小炒,無不相宜。
春天,上海人桌上總是少不了香椿炒蛋,香椿獨特的香氣和它本身豐富的營養都讓人欲罷不能。
青團
清明時節,吃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傳統習俗。
里面塞入甜甜的豆沙,咬上一口,香軟的糯米包裹著餡心,滿滿全是童年時的甜蜜回憶。
百年老字號里的青團保留了老手藝,讓大家吃到了糯軟可口、餡料豐滿的青團,清香誘人。
草頭
草頭又叫草頭圈子,是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南苜蓿(江浙地區稱金花菜)的俗稱。
“草頭圈子”則是這個季節最討上海人歡喜的一道小菜,是一道經典本幫菜。
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味道鮮美。草頭炒的時候加油要狠,多而烊,如果有豬油那是一級棒。
下沙燒麥
傳統工藝、手搟的皮、細筍嫩肉,熱氣騰騰如花美眷般綻放,咬一口,鮮湯四溢,讓人迷醉,這就是吾伲下沙的傳統美食——下沙燒賣!
筍和肉混合著,上籠蒸熟,美味可口。下沙燒賣餡料使用春筍,所以只要春筍一落市,下沙燒賣也就停止供應,一年只賣一個月。
陽春三月桃花艷,下沙燒賣趁春風。竹籠擎出堆如雪,皮薄還應肉透紅。竹筍燒賣滿口湯,白糖細沙甜又香。君到浦東看美景,不嘗燒賣辜負腸。
香干馬蘭頭
馬蘭頭作為一種野菜,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及β-胡蘿卜素,17種以上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
中醫學認為馬蘭頭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在病菌生長繁殖的春季吃馬蘭頭,可提高孩子的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馬蘭頭是上海人春天飯桌上簡樸而清香的美味,清鮮爽口,和香干配合,再加一點點麻油,鮮美無比。
腌篤鮮
上海菜的精髓,無非一個“鮮”字,不僅僅是味道,更是季節。
剛上市的春筍買回家,和鮮五花肉、咸肉、百葉一鍋煮,大火燒開小火“篤”。
一鍋湯在孩子們期待的口水里“篤”成奶白,最后灑一把蔥花,色香味俱全。端上桌湯還翻滾著,肉酥筍嫩。
油燜筍
春筍除了可以做腌篤鮮外,還有另外一道大菜就是“油燜筍”。
尤其是清明前后的嫩春筍,經過重油、重糖的烹制,成菜色澤紅亮,鮮嫩爽口,特別下飯!
當然,春筍可以做很多菜,春筍炒臘肉、雪菜筍絲炒肉絲等,春筍可以說是上海人春天餐桌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了。
刀魚
長江第一鮮非刀魚莫屬,每年春天都有數量稀少的刀魚產出,非常珍貴,肉質極其鮮美。
魚肉清蒸、魚骨炸酥,刀魚兩吃,一次就能吃到鮮嫩與酥脆的口感!
刀魚面在上海人心目中可是情有獨鐘。魚汁面不是吃刀魚,而是吃湯頭。
湯的主料是刀魚和魚骨,精心熬制后半凝稠的湯汁鮮美甜潤,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薺菜肉餛飩
薺菜肉餛飩,是上海人春天對自己的犒勞。
薺菜餛飩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股清香。
薺菜本身口感很澀,和豬肉混合拌成餛飩餡子,澀味變得不明顯了,反而突出了清晰的抓住舌頭的口感。
薺菜炒年糕
到了春季,在遠離城市中心的角落很容易采到薺菜。兒時經常能吃到薺菜。
它天然芬芳,那種鮮甜、天然,就連帶著泥土味道的微苦都變成大自然最具靈性的體現。
薺菜炒年糕,片片白玉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碧色,那種自然美味的香氣仿佛回到了童年。薺菜炒年糕,越吃越“老糟”。
一口軟糯一口清脆,統統用清香的薺菜香來調和,正是難得的美味。
蠶豆
初春的蠶豆和上海的特產五香豆算是本家,不過每年春天的第一批蠶豆總是讓人翹首期盼。
軟綿綿,入口融化,鮮香回味,嫩到可以連殼一起吃。
對于一道時令菜,我們有時候追捧它的并非味道本身,也許更多是對一種季節的留戀。
清明螺
上海有句老話:“清明螺,似肥鵝”,嗍螺螄,春天最簡單的快樂。
清明前后,螺螄肉螺螄豐滿、肥美!再晚,螺螄產子,肉也瘦緊了。
做法可以是爆炒,也可以先把螺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都非常好吃。
這些美食,吃的每一口可都是春天?。∧阕類勰囊坏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