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園坐落于美國洛杉磯圣瑪利諾市亨廷頓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及植物園內,規(guī)劃面積約4.9公頃(12英畝),以蘇州園林為藍本,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分布在東側及南側,包括流芳小筑、荷浦薰風、長湖印月3個景區(qū);二期分布在北側及西側,包括曲徑通幽、桃源春雨、絲竹清音、松崗疊翠、桔林晚香、萬景山莊等景區(qū)。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11月底建成竣工,于2008年2月23日開始正式對外開放,是目前海外規(guī)模最大的蘇州園林。
1、項目概況
以蘇州園林為藍本建設的流芳園坐落于美國洛杉磯圣瑪利諾市亨廷頓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及植物園(TheHuntingtonLibrary,ArtCollections,andBotanicalGardens)內。亨廷頓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及植物園由亨利·亨廷頓(1850~1927年)創(chuàng)立于20世紀初,原為美國最著名的私人文化和教育中心,該園總面積約為83.77公頃(207英畝),亨廷頓圖書館從1928年起對外開放,現(xiàn)在圖書館可接待1800名學者在此研究,并有固定會員讀者2.3萬名,每年接待50萬參觀者。園內共有不同國籍和風格的花園15座,流芳園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流芳園規(guī)劃面積約4.9公頃(12英畝),位于植物園中西部的一處山谷中。園址內植被豐富,古樹參天,樹種以橡樹、松類為多,形成周邊的綠化基調。場內地形平緩,南部為一處空曠草地,北部有多株古橡樹,樹冠龐大,濃蔭遍地。一條清澈的小溪由北向南穿越于山谷中,可以說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造園佳址。正如《園冶》相地篇所說“園地唯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懸,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沿溪南行,可通入日本園。
“流芳園”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主要分布在流芳園的東側及南側,包括流芳小筑、荷浦薰風、長湖印月3個景區(qū),占地1.42公頃(3.5英畝),耗資約1800萬美元。二期工程分布在流芳園的北側及西側,包括曲徑通幽、桃源春雨、絲竹清音、松崗疊翠、桔林晚香、萬景山莊等景區(qū)。
2、設計理念
園林造景,重在立意。蘇州園林的造景藝術,充滿了人對自然美的認識、理解和感情,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形成了寫意山水園的風格。千巖萬壑,碧波清流,景色似畫,滿園如詩,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我們根據植物園植物種類豐富的特色,結合場地的山水格局,從我國傳統(tǒng)園林景觀意象構成元素中,擷取了“蓬島瑤池”、“世外桃源”、“濠濮間想”、“歲寒三友”等意象,對全園的景觀形象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3、山水組合的空間格局
流芳園借鑒了蘇州園林“縮千里江山于方寸”的“山水園”布局手法,園區(qū)以水池——“映芳湖”為中心,結合3處小島——落雁洲、迎鶴洲、鴛鴦洲的設置,每當清晨薄霧彌漫,亭閣隱約,綠島縹緲,“一池三山”這樣一個悠遠而神秘的海中仙境仿佛就在眼前。流芳園對外共設4個出入口。東部結合曲徑通幽景區(qū),形成東部出入口;南部結合流芳小筑景區(qū)形成南部出入口,也是全園的主要出入口;西部結合萬景山莊景區(qū)形成西部出入口;北部結合松崗疊翠景區(qū)形成北部出入口。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蘇州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為求得境的深邃,多不遺余力地以各種方法來增強景的深度感,使園林空間豐富多變,造成一種極其深遠和不可窮盡的空間幻覺。流芳園的設計采用了“園中園”的空間構成手法,形成了流芳小筑、荷浦薰風、曲徑通幽、桃源春雨、絲竹清音、松崗疊翠、桔林晚香、萬景山莊、長湖印月九大景區(qū),各景區(qū)通過有效的空間序列組織,形成多空間、多視點的組景特色,使景觀產生連續(xù)性變化,達到步移景異的景觀觀賞效果。流芳園中利用對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法,帶來形成優(yōu)美畫面視覺沖擊力。
4、精在體宜的園林建筑
流芳園中的建筑形式多樣,廳堂、水榭、船舫、軒齋、亭廊等不一而足。“凡圖中樓臺亭宇,乃山川之眉目也”,“花間隱榭,水際安亭”,園中建筑依山就勢,交織融合在山池花木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選址得當。建筑形態(tài)豐富,有歇山、硬山、攢尖等,如歇山頂建筑玉茗堂、清芬齋、愛蓮榭、天籟堂和東吳絲竹館等;硬山頂建筑活水軒;攢尖頂建筑玉鏡臺和三友閣等。發(fā)揮了園林建筑聚景和點景的作用,展現(xiàn)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的風姿,引連室內外園林空間,為山水增色。流芳園以水景為組景主線,園中橋梁構成了別具一格的園林景觀。全園通過翠霞橋、玉帶橋、聽松橋、魚樂橋、步月橋5座小橋把各景區(qū)連為一體,在周邊茂密的樹木映襯下,蘇州園林風采盡顯無遺。
5、植物景觀營造
蘇州園林內的植物景觀是景與情的結合,不同花木各自獨有的特征、屬性,往往被賦予人格的意義,以花木喻人、比德,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然景色,更是擁有了情感、文化和哲理的內涵。流芳園內所栽植的花木均是蘇州園林內的經典品種,如桃,“灼灼其華”既似麗姝仙姬,又給人以“桃源”之想;柳,綠絲依依,情意綿綿;松、竹、梅“歲寒三友”,“一庭秋月嘯松風”、“日光穿竹翠玲瓏”、“清香風滿枝”則又是另一種情調;荷花,淡香清遠,姿色兼?zhèn)洌俺鑫勰喽蝗尽保话沤叮鞍沤度~上瀟瀟雨,夢里猶聞碎玉聲”,其他如海棠、枇杷、桂花、紅楓等,對烘托園林的意境美均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6、楹聯(lián)匾額的人文內涵
蘇州園林中的楹聯(lián)匾額,將園中各具特色的虛實之景,結合文學性的建構成分,表達景觀的意境、境界及不同的藝術情思,文字內容既可依景自撰,也可擷取各種文學體裁,如詩詞賦文等作品中的名句組合而成,常常是園林景觀的點睛之筆。
流芳園各景點依景自撰楹聯(lián)匾額,充分反映出了流芳園的景觀特征。在一期建筑、景點上使用的楹聯(lián)匾額,中國傳統(tǒng)詩歌意象的氛圍處處可見。如一期主廳“玉茗堂”南步柱聯(lián)“入口百憂去,一笑大江橫”,北檐柱聯(lián)“流水可為琴曲聽,好山須作畫圖看”;“愛蓮榭”檐柱聯(lián)“污泥豈能染,香淡遠益清”,以及“清芬齋”、“玉鏡臺”、“映芳湖”、“邀山臺”、“落雁洲”“迎鶴洲”、“浣花溪”等,不但內容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楹聯(lián)匾額和題刻的制作也精益求精、古色古香。
正如植物園主任福森(JamesFolsom)所說:“流芳園各區(qū)域將結合中國傳統(tǒng)詩歌意象進行命名,此前曾有過春夏秋冬園的分隔方法,現(xiàn)在正力圖讓名字更具中國文化特征。流芳園的建成,將為亨廷頓增添一份關于東方活力的收藏。”
中國園林現(xiàn)已不僅僅是一個工程的概念,而是轉換成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應邀出席開園慶祝儀式的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張云說,流芳園既是一個展示中國園林藝術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座不同文化人群溝通的橋梁。亨廷頓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及植物園現(xiàn)任總裁郭必略(StevenS.Koblik)在開園典禮上也熱情洋溢地說,流芳園改變了亨廷頓的面貌,提供給大眾一個新的游憩和學習的景點,無論是學者或學生,都能在這里一窺中國文化中藝術、書法、詩文、音樂、哲學的豐富和美妙。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蘇州園林,在宣傳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事業(yè)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流芳園的二期工程現(xiàn)也已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相信隨著流芳園二期的相繼建成,這座海外最大的蘇州園林將使更多的西方人士及海外華僑感受和領略到中華文明的深邃與博大,無愧于“長駐文化大使”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