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抱怨“怎么現在看病這么貴”的時候,不妨來看看古代看病有多貴吧。
在四大名著《紅樓夢》里,有這樣一個橋段,賈寶玉請大夫進大觀園給晴雯看病,臨走給了大夫一兩銀子的診金(不含藥費,相當于掛號費)。
《紅樓夢》的成書時間大概是清乾隆年間(1791年),那個時候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于現在人民幣450-750元左右。
古代
1兩銀子=1000文
1升大米=1.5斤大米=10文
1兩銀子=150斤大米
現代
1斤大米3元-5元
150斤大米=450-750元
所以,1兩銀子=450-750元
請大夫出診一下掛號費要這么多錢???古代看病還真是貴到離譜!
如果你說《紅樓夢》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給大夫的診金是高門大戶財大氣粗的打賞行為,那我們就走一回純現實主義風格,來看看古代看病到底要多貴!
三國時期·吳國(222年—280年)
名醫董奉,看病不收診金,只需患者家屬在自家后院種杏樹,重病者,看好后種杏樹5株;輕病者,種杏樹1株。
按照百分百的種植存活率(病人給名醫種樹總是要包存活的嘛),換算成現在的計價:一株十年的杏樹大概300元。
也就是董奉的診金價格在300到1500元之間,可以說賽過今天的特需門診掛號費了。
清光緒丙午(1906年)
在小說《斯文變相》中有一段描述,醫生看診后,家屬給了醫生5塊銀元的診金,文中所說的銀元為光緒元寶,一銀元相當于20文錢,5塊銀元絕對相當于今天500元往上的人民幣價格了(換算公示參考上文)
而500元,已經相當于我們今天掛一個三甲醫院的專家特需門診,可以說是非常搶錢了!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初
知名中醫看一次病診金一般是一塊銀元,因為銀元屬于本位幣,不能直接按照銀子的價值來估算,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感受一塊銀元的價值。
1924年(民國十三年),北京五口之家每月生活費平均是14元2角5分,相當于每人每月花銷在3元左右,而看一次病給醫生的診金就要1元,相當于每人每月生活費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家五口人如果每個月有一人得病需要看醫生,一年以后,這個家庭光門診掛號費就要高達一個月的生活費總額了,這個價格除了令人咂舌,還能說些什么。
上面說的診金是不包含藥費的!!不包含藥費!!不!包!含!
沒錯,古時候是醫藥分家的,病人給醫生的診金僅僅是看診費用,想買藥?醫生開好單子,拿著單子去藥鋪抓藥吧,那是另外一套付費體系了。
這么算下來,古代看病有多貴各位心理有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