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而西方建筑相較于中國傳統建筑,便更加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和諧與統一。
每一種建筑都是一個地區、一種文化、一個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多,無論是建造的選取,還是建筑的裝飾和造型,都是經過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地域的差異必然導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異,兩種所體現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建筑。
建筑材料上的差異
中西方傳統建筑材料有3種:土、木、石,中國傳統建筑材料以木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則更多的是以石為主,中國人是將石與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墻體,西方人則是將木用于屋頂上,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表達著不同的情感,中國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則是一種上帝神靈的情感,偏向與宗教方面的。
建筑結構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建筑結構具有以下3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稱的藝術效果;第二是以木材為主要的構架;第三是獨特的個體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著力與追求建筑的結構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與走廊,這抽象的表現了人體美。
建筑價值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的建筑具有強烈的繪畫效果,注重意境美的營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視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間上的那種透視效果,這樣可以給人一種延伸、曲徑通幽的感覺,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諧的心態。西方建筑相較于中國傳統建筑,便更加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和諧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