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衣冠,是華夏文明的縮影。
傳統(tǒng)服裝色彩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分青、紅、黑、白、黃五色。不同朝代崇尚的不同顏色,反映了其朝代特點。
漢
特點:質(zhì)樸自然
流行色:玄、赤、白、綠
公元前202年,漢朝建國。
受漢初推崇的道家黃老之術(shù),以及漢武帝時期及以后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漢代服飾追求渾然一體的“本質(zhì)美”。
東漢壁畫
漢代的服飾顏色以單色為主,且崇尚暗淡系的顏色,顯得端莊大氣,質(zhì)樸自然。
漢代服飾承載著“禮治、道統(tǒng)”的思想,布料染色遵從陰陽五行信仰,深色尊貴、淺色低俗。
這一時期的服飾流行色是明度偏低的玄色、赤色、綠色和白色。
-玄-
漢滅秦后,根據(jù)五行學(xué)說,取秦滅周、水克火的含義,崇尚水德。
水德為玄色。在漢初,玄色是最為高貴的顏色。
漢代直裾深衣
在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jīng)》中,玄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眾色之母。
在道家的思想里,這種學(xué)說被進一步發(fā)展:
萬千世界發(fā)自于“道”,“道”表現(xiàn)為玄黑之色,因此萬千世界的色彩斑斕都從玄黑中生長出來。
-赤-
自漢武帝時期以后,考慮到上古五帝時期,朝代更迭順序為五行相生,于是改水德為火德,以赤色為上服。
因此,赤色就成為了漢朝最流行的顏色。
漢代的禮服也因此呈現(xiàn)出赤、玄相間的特點。
赤色還寄托了漢人對于得道成仙的渴望。
漢朝皇帝多熱衷于尋求成仙不老之術(shù),以服飾仿仙人就是最為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
仙人服飾,以炎、赤兩色并重,以其展現(xiàn)神氣凜然、不可侵犯的氣勢。
漢代貴族喜歡穿著赤色服飾,試圖以此來仿擬仙人風(fēng)姿。
漢代襦裙
-綠-
漢代壁畫中的人物,無論男女,有接近半數(shù)都是身著綠色衣服,這體現(xiàn)出綠色在漢代的流行。
漢代壁畫
《詩經(jīng)》之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詩句。“衿”為衣領(lǐng),“青青子衿”正是指“穿著綠色衣服的那個人”,可見綠衫在人們心目中,是美好形象的代表。
在漢代,綠色地位僅次于赤、玄,又是平民可用的顏色,因此逐漸成為漢代服飾的流行色。
此外,綠色在視覺上有平和之感,這符合漢代崇尚的黃老之學(xué)中倡導(dǎo)的“清凈”、“無為”的氣韻,也與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美相契合。
-白-
白色在漢代,是平民可穿的顏色,也是在服飾搭配中最常被應(yīng)用的顏色。
它自然而然、未經(jīng)漂染、有最為極致的簡素、質(zhì)樸。
洗盡鉛華呈素姿,白色作為漢代流行色中最平常的顏色,也最能代表漢代普通百姓對于生活的感知與體悟。
它不僅呈現(xiàn)了漢代服飾的顏色之美,而且透露著漢朝人獨有的溫柔與敦厚、包容與大氣。
漢代曲裾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