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居古建筑,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是一個個藝術的瑰寶,鑲嵌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它們是當時地區傳統文化同地域環境特色相結合的產物,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歷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
這些古色古香的傳統古建民居,你是否去過?
1、山西喬家大院
山西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璀璨的明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筑群體,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2、陜西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位于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于清朝同治年間。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后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于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陜北罕見的莊園建筑。
莊園占地40余畝,主體建筑為陜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莊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墻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于防患,整個建筑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也是漢民族建筑的瑰寶之一。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歷史文化名鎮,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組建筑群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筑。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
4、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于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2012年8月,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筑文化與當地建筑文化相結合的結晶。
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小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土屋,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碉樓的造型千姿百態,融會了各種建筑風格的精髓。其數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5、福建客家土樓
福建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土客家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的特點以及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具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的特點。
中國傳統民居古建筑,是歷史,是智慧,是風景,更是生活。那些各有特色的古建民居,散布在祖國的青山綠水間,隨四季變換,隨日月交替,在歲月中沉淀,在時光中靜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