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名與字外,古人還有別號,也可叫做別字,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名和字通常由長輩所取,號則由本人而定,用以表示自已的喜好、志趣。用別號在文人雅士中很盛行,有的取一個,有的取幾個,多則十幾個,這在書畫家中多見。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宋文學家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其六一指的是一萬卷書、一干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本人一老翁;明畫家唐寅,中年以后皈依佛法取佛經中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之義,自號六如居士等等,均表達了文人的清高,雅致,也多帶有出世、歸隱的佛教、道家色彩。
在古人的別號中還可見文人、書畫家對茶的喜好之情。
如:陸羽晚年曾居住在江西上饒的茶山寺,開地種茶,自號茶山御史;宋禮部侍郎曾幾,自號茶山居士,他與兄曾開不屑與秦檜為伍,曾僑居茶山,有詩曰:“似病元非病,求閑方得閑,殘僧六七輩,敗屋兩山間,野外無供給,城中斷往還。同行木上坐,相與住茶山。”故號。
元代詩人沈貞,元末隱居橫玉山中,自號茶山老人;蘇軾之父蘇洵,因家中有老人泉,梅堯臣曾為之作詩,故自號老泉山人;明代吳寬,不僅嗜茶,而且有多首茶詩傳世,這一好茶之人的侄子吳弈可能亦受其影響而自號茶香居士;明畫家楊伯潤,自號茶禪。
清代以茶字、泉名為號鐫刻章的更多,如:謝時臣號虎丘山人;浙派印章的開山鼻祖丁敬有玩茶翁、玩茶叟為號;改琦,號玉壺外史;吳履,有號苦茶僧;張金瀾,號茗泉;錢淮城,陳端甫,號茶山;張深,號茶農;姚咨,茶夢散人;汪芑,茶?山人;杜浚,茶邨老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