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老祖宗的茶文化,幾千年前,古代人喝茶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喝茶的步驟、伺候的人員...看到這些古人的喝茶文化,真是擔當“風雅”二字。
今天我們穿越歷史,體驗皇帝們的喝茶趣史~
唐玄宗
茶藝中的斗茶游戲
唐朝的茶大多以茶餅為主,吃之前將茶塊敲下碾碎,再篩出小顆粒,放在器皿中慢煮。
據《梅妃傳》記載:
唐明皇與梅妃斗茶,對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吾矣。”
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上大悅。
這說明了唐玄宗時代,宮廷茶藝已有斗茶游戲。
斗茶原本是評比茶葉優劣的一項比賽活動,不僅比技巧,還有斗輸贏的特點,例如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戲等方式,許多文人就喜歡這種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游戲。
宋徽宗
為茶寫書
說起宋徽宗,可以說是對茶葉非常愛了。
他不僅自學點茶法,還專門寫了一本茶學著作《大觀茶論》,詳細描述了茶樹種植、采制、鑒別。像宋朝流行的點茶、斗茶的盛行也與此有關。
身為皇帝的他,經常品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貢茶,不僅在乎品嘗,還要求御茶園制作精品茶團。
而后的結果就是,匠人們精致了幾十種貢茶,讓宋徽宗玩賞。
除此之外,他也親自為臣下烹茶,表演茶藝。
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中就曾記載到: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延臣賜宴,表演分茶之事。
元武宗
專門設立部門掌管茶葉供需
《飲膳正要》一書記載到:煎茶以進,上稱其味特異內府常進之茶,味色雙絕。
說的就是元武宗喝茶不加其他作料的清茶,否則很難品出茶的變化,可見他很善于飲茶。
在元朝,由于飲食習慣大多以羊肉等肉類食物為主,所以在飽食過后,大家已經習慣以茶促進消化,朝廷內還設有專門宮廷,掌管內廷茶葉的供需消費。
康熙
對烹茶之水有很高要求
康熙對于烹茶的水有很高的要求,在《圣祖仁宗皇帝庭訓格言》有明確的記錄:
朕所經歷多矣。每將各地之水稱其輕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兩甚重,若遇不得好水之處,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飲之。
這句話說的就是康熙專門對各地的水進行比較,取優質的進行烹茶,可見對水的重視程度。
不僅是康熙,乾隆皇帝和雍正皇帝也喜愛茶。
據記載,清宮中有神秘的茶事組織——御茶房、奶茶房、皇后茶房、皇子茶房及各宮殿的茶房等,可見這些皇帝對于茶的喜愛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