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這塊土地,雖然古時被中原士子視為“蠻地”,但由于水林茂盛、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令不少不同時期移居這里的不同族群的人和諧相處,加之這些先民包容寬厚的文化態(tài)度,共同締造了絢麗多姿的鐘山本土文化,也留下了一座座明清時代的民居建筑。
如今鐘山保存著較多的古民居,如回龍鎮(zhèn)龍道村,公安鎮(zhèn)大田村,鐘山鎮(zhèn)白馬村、楊巖塘村、龍團村,鳳翔鎮(zhèn)同古壩村等,這些至今仍保存著大片較好頗具嶺南特色的明清建筑。
這些作為鐘山傳統(tǒng)民居的典型建筑群,以文化絕妙的建筑風格和建筑藝術(shù),令人陶醉,也讓人從心底里佩服先民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鐘山古民居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特點主要表現(xiàn):
建筑選址極其講究,均是以依山傍水、前低后高、村前有開闊的田野、村后有樹木茂盛的丘陵或石山作靠山。
如大田古村、白馬古村、龍團古村、龍道古村,都是前低后高、村前有小溪流水,村后有石山或丘陵。
建筑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古磚藍瓦,造工精良,細膩秀麗,屋脊、前墻屋頂處大都有浮雕、花草鳥獸畫、人物畫的圖案。
如白馬古村至今保存的30多座古民居,基本上是二進式或三進式的院落,進大門是小廳,再進去是天井,天井兩旁有廚房或蓄存雜物房。再進去是正廳,正廳兩旁有主房和客戶。
天井大都有8平方米左右,形成“四水歸堂”的建筑格局,體現(xiàn)“四方聚財”的民間建筑理念。
古村的正面,大都挖筑一張大大的半月形水塘,形成陰陽兩儀、和諧相生布局,蘊含“園滿”之美好寓意。這方面在龍道古村、白馬古村、大田古村、同古壩村等均可驗證和體現(xiàn)。
古村旁大都建有古戲臺,體現(xiàn)了當時戲劇在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位置,如大田古村旁的大田古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