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公布20條宋韻精品研學線路,我區的“苕溪尋夢”成功入選。“苕溪尋夢”余杭區宋韻跡憶研學路線途經徑山寺遺址、南宋孝宗御碑、瓶窯南山造像、安溪老街、沈括墓。一起沿著“苕溪尋夢”體會宋韻文化的魅力吧~
南宋孝宗御碑
南宋孝宗御碑位于徑山村徑山古道旁的含暉亭內。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孝宗幸游徑山,親筆御題“徑山興圣萬壽禪寺”。碑通高5.5米,碑高3.26米、寬1.34米、厚0.4米。正面有宋孝宗御書“徑山興圣萬壽禪寺”八個正楷大字,額篆“皇帝御書”四字。目前,碑已加固并建亭保護。
南山造像
南山造像位于瓶窯鎮南山村,系元代僧徒利用前朝采石壁面,請工匠鑿出淺龕,浮雕造像,綿延360余米。南山造像造型端莊、比例勻稱、形象生動、表情各異、線條流暢,是研究元代宗教造像藝術及雕刻工藝的寶貴資料。南山造像融合佛、道二教造像特征,豐富了江南地區摩崖造像藝術,被譽為杭州地區唯一可與靈隱飛來峰造像相媲美的石像群,為研究杭州及江浙地區元代政治經濟、社會歷史、藝術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安溪老街&沈括墓
安溪老街歷史悠久,曾是南京至杭州古道(俗稱杭寧古道)的要津。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沈括之墓即位于安溪村太平山南麓。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李約瑟還贊譽沈括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1983年文物普查時,在安溪太平山南麓找到石翁仲一對,在墓磚堆積層下,采集到北宋青瓷劃花碗殘片及“元豐”“元佑”等年號古錢幣,墓葬時代、地點吻合。沈括墓坐北朝南,封土呈圓形,直徑4.7米,墓周青磚壘砌,前立墓碑,上書“宋故龍圖閣直學士沈括之墓”。2001年對沈括墓進行了保護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