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中記錄:“凡造金箔,既成薄皮后,包入烏金紙內,竭力揮椎打成。”
金箔就是將金塊熔化,制成長條,不斷地拍打、分層使其變薄。接著將金片放入強度極高的烏金紙內,再不斷地錘擊使金片極盡可能的薄。
在古代,帝王將相的服飾里,是織入真金白銀的。
平金(盤金)繡是中國刺繡傳統針法之一,主要運用于蘇繡。屬于條紋繡的一種。是用金線在繡面上盤出圖案,繡品光亮、平勻齊整,具有富麗輝煌的裝飾效果。
平金使用的捻金線,是用金箔捻成金絲同絲線交織而成,古時稱為圓金法,現在叫捻金(圓金)。因為光的折射繞彎這種方法制作的金線顏色會低調一些,但是牢固耐用。說的簡單點,古代的圓金線,就是用細長的真金箔片繞在真絲絲線上,如下圖。
出土較早發現于唐朝,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法門寺唐代絳紅羅蹙金(盤金)繡品,供奉人是唐代的歷代皇后,在之后的朝代,也都是皇室或御賜的象征。
龍袍的龍首、龍爪、龍身呈現不同成色的捻金線盤繡,不同的成色是因為使用的金箔里加入了不同顏色的其他金屬。
金箔切成長條,并夾在絲線上,由于金片較絲線闊粗,因此顯得金光閃閃,十分艷麗,也稱扁金。圓金和扁金織入衣物稱為織金錦、織金紗,盛行于元、明。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的這件窄袖圓領織金龍袍,明黃素色的部分使用了真絲緞面,而龍和花紋部分,則使用了扁金線,織入龍袍內。
從古畫中可以看到,明代黃金時期的宣德年間(就是電視劇《尚食》中許凱飾演的朱瞻基時期,年號宣德),圓、扁金工藝普遍使用在皇宮的日常服飾中,不論男女老少。
總結兩者的根本區別:
圓金:一圈圈螺旋形繞在絲線上,顏色清雅的金。
扁金:一長條平面帖在絲線上,顏色閃亮的金。
真金白銀的織金錦發展到現代,更多的使用了現代的材料表達金,銀之色。讓專屬于帝王家的奢華面料,更樸實的走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垂直的接近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