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姬氏民居,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筑;開化寺壁畫,是我國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二郎廟金代古戲臺,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戲臺;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擁有我國目前唯一的斷梁結構……
集四個國保“全國之最”于一地的高平,還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沿著二廣高速繼續前行,本站到達的是晉城市高平市,這里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還充滿了故事。
中華民族從這里走向統一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為鄰,南與澤州縣毗連,北與長治市上黨區、長子縣相接,是晉城市的北大門,因四面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而得名。
高平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里是神農炎帝的故里、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炎帝文化的歷史遺存數量最多,公祭民祭源遠流長,民間傳說與風情習俗流傳廣泛,連續舉辦了六屆“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并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基地”;這里是長平之戰的發生地,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奠定了秦王朝一統天下的軍事基礎,中華民族從這里走向統一;這里是中國古建筑博物館,現有國保單位22處,宋金時期以前的古建筑超過長江以南的總和;這里是上黨梆子戲曲之鄉,上黨梆子五朵梅花獎得主悉數扎根于此;這里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區,八路軍總部、115師344旅旅部及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將帥在此指揮作戰,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姬氏民居元代民居建筑孤例
山西省現存古代民居和城池遺存1356處,高平市陳區鎮中莊村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民居實例。該民居建造年代為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民居位于中莊村一處農家小院內,坐北朝南,建在0.42米高的砂巖石臺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懸山式屋頂。屋頂舉折平緩。屋面覆以板瓦。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墻內。露明柱及柱礎皆為砂石質,柱礎為素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處皆作外凸弧形。柱頭無砍剎,收分、側角明顯。斗栱僅裝于前檐,為四鋪作單抄計心造,耍頭作麻葉形。無補間鋪作,泥道慢栱為隱刻,斗欹、幽十分明顯。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前壓搭牽用三柱。加工粗糙,使用自然彎材制成。該建筑的建筑手法和風格因襲于宋金,是目前全國發現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筑,屬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
開化寺千年古剎有“三絕”
在古老神奇的高平大地上,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名叫“開化寺”。這是一座馳名于世的千年古剎,一座中國古建筑的燦爛瑰寶,一座記載著歷史輝煌的藝術明珠。這里山清水秀、風光別致,因古樸典雅而久負盛名。
開化寺創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初名“清涼若蘭”,原本是座無名小寺院,因禪師大愚公的到來,讓其迅速興盛。這是一座集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的古建筑,其中,大雄寶殿為宋代建筑,是我國現存宋金800年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之一,被譽為“我國古建筑中的藝術明珠”。
大雄寶殿無論是建筑結構,還是建筑裝修、裝修色彩,都反映了宋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其有“三絕”,一是建筑,二是壁畫,三是彩繪。殿內梁枋斗拱上的彩繪,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宋代彩繪,所繪古錢紋、海石榴、龍牙蕙草等與北宋王朝頒布的建筑專著《營造法式》的作紋樣極為相似,拱眼壁畫尤為精美。
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滿繪壁畫,面積為88.2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宋代寺觀壁畫中面積最大的一處,而且畫技尤高,堪稱“全國第一”。壁畫繪制于北宋紹圣三年(公元109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壁畫的作者叫郭發,是位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匠,但他卻有高超的繪制壁畫技術,他創造了精美絕倫的開化寺壁畫,為我國留下了不朽的傳世之作。
二郎廟存有我國最早戲臺
二郎廟坐落在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村北的山崗上,是一座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金代寺廟。現存建筑有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垛殿、廊房等。戲臺為金代遺構,其余均為明清遺物。廟內最受人關注的建筑是迄今為止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金代戲臺,同時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臺,比一度稱為全國最早的臨汾元代牛王廟戲臺早了一個朝代。
戲臺建在高110厘米的臺基上,平面呈正方形,臺基略呈長方形。面闊一間,進深四椽,歇山式屋頂,筒板布瓦蓋頂。戲臺四角施用粗大的圓形木柱,前檐兩角柱下墩砂巖石礎。柱頭上四面置大額枋,額枋上設置斗栱,轉角栱四垛,補間斗栱每兩面兩垛,看上去每面皆為四垛斗栱。戲臺內無梁枋,斗栱直接支撐屋面。由斗栱直接支撐屋面的建筑形制,在其他建筑中實屬罕見。在臺基的束腰處,刻有“時大定二十三年歲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趙顯、趙志刊”的題記。
崇明寺神奇“斷梁”巧奪天工
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圣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是我國現存的唐宋時期的早期建筑實例之一。崇明寺的中佛殿歷盡千年滄桑保存至今,實屬難能可貴,是我國古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建筑雖是宋代遺物,但在建筑風格上沿襲唐風,并且結構奇特,具有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佛殿盡管在建筑形制上、風格上和唐代建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在建筑的結構和功能上卻別樹一幟。殿內使用的一對“斷梁”,是民間匠師獨特的創舉。神奇的“斷梁”,不但結構奇特,而且設計合理,流傳千年,仍然穩健牢固,成為我國古代建筑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可謂是我國古建筑史上的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