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室內設計風格在宋代就已基本成型。宋代擁有豐富的室內空間布局手法、規范的室內界面裝飾裝修技術,和漸趨成熟與定型的高型家具以及品味雋永的室內陳設,為中國的室內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宋代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推動了室內設計的發展。《營造法式》所反應出的發達的小木作技術,使得豐富的木構手法逐步取代了帷幔幕簾,成為空間組織的主要手段。
工商業的繁榮與近代城市的出現,帶來了全新的商業建筑形式與空間格局。社會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龐大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廣泛參與室內意匠,保證了宋代室內風格高雅的審美情趣。
室內格局趨于靈活豐富。以拆裝方便的格子門、落地明照和闌檻鉤窗為標志的新的木構門窗樣式的出現,大大改善了宋代建筑的采光和室內外景觀的互融,并通過虛實對比的手法,豐富了建筑的立面和城市的景觀,將功能與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格子門和用于組織室內空間的截間格子、截間板障、板壁、照壁屏風等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宋代靈活自由的室內格局,使得室內空間的功能劃分更趨合理,室內空間形態向多樣化發展。宋代以嫻熟的界面處理技巧較好地解決了不同空間的功能訴求,完成了建筑內各部分之間功能迥異的組合方式。
高型家具趨于完備。宋代完成了中國人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的過渡,這種起居方式的改變一方面意味著建筑的室內空間結構隨之改變,另一方面標志著中國傳統家具的形制至此己基本完善并定型。
宋人以格物致用的創新精神,設計制作出了包括床榻、椅凳、桌案、柜架等在內的各式高型家具。同時,宋代趨于完備的家具形制和秀挺典雅的造型風格深刻影響了明式家具的形成,二者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中國傳統室內風格基本形成。高雅的“不下堂筵,坐窮泉壑”文人山水畫意境大大影響了宋代的室內意匠,宋代文人在投身書畫藝術創作的同時,融園林意趣于室內,將書畫、家具、文房器具、陶瓷、尊彝、賞石等組合陳設,在格子門窗的光影里,最終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傳統室內風格,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宋代朝廷對文化的傾斜政策在促進室內環境積極發展的同時,其崇尚儉樸、反對奢侈的政策導向也把宋代室內意匠控制在不鋪張、重內涵的范疇內。因此,宋代室內環境整體呈現出清新雅致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