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充滿智慧的中國古代人就掌握了用高嶺土、瓷石等物料燒制瓷器的工藝。
中國瓷發展到宋代,更是達到了歷史上舉世公認的頂峰階段。
汝窯的天青、官窯的灰藍、哥窯的米黃、鈞窯的胭脂紅、定窯的粉白,早已成為中國瓷器史上最驚艷的“年代秀”。
從一件件瓷器溫潤的質感里,也能夠窺探出宋代人對美學的極致追求。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令審美極高的宋人都愛不釋手的極簡美物——汝瓷。
汝瓷·前世
汝瓷,始燒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因產于河南汝州市而得名。
北宋末年,北方瓷器以青色或白色為主。
其中河南汝州生產的青瓷,稱為汝瓷,因工藝精細,備受宋朝皇室青睞,稱為御用瓷器。
文獻記載,汝窯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稱。
而它的盛行,與宋代一位文藝皇帝宋徽宗有關。
據傳,宋徽宗趙佶夢中觀雨,醒來后寫下“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詩句。
因想念美夢中的景色,宋徽宗后來遂令汝窯工匠燒制天青色的瓷器。
當時,宋代的制瓷技術已是登峰造極。
工匠們反復試驗,終于在靈光乍現中添加了瑪瑙礦入釉,最終燒成一種特殊的釉色,有卵白、粉青、豆青、蟲下青、蔥綠和天藍等,其中尤以“天青”為貴。
而且釉中的小氣泡,在陽光下觀察,七彩紛呈,燦若星辰。
當真如“雨過天晴云破處”般的顏色,純粹而深遠,淡雅而雋永。
審美極高的宋徽宗看到天青色的汝窯時,深深被這件瓷器吸引。
從此,汝瓷一舉成名,榮登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汝瓷·美學
汝瓷之美,可以用這幾個詞來概括:
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
汝官窯瓷器胎質細膩,工藝考究,以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
觀其釉色,如雨過天晴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溫潤古樸,清新爽目;
撫其釉面,平滑如玉,器表呈蟬翼紋般的細小開片,還有冰裂片,魚鱗片,柳條片等,釉下有稀疏的氣泡,在光照下時隱時現,如晨星閃爍;
在胎與釉的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汝官窯滿釉支燒,器底有小如芝麻狀支釘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辰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典型特色。
汝瓷的精美,不僅表現在用釉上,還體現在造型上,可以說,它們是中國古典美的濃縮式展示,處處透出中國人的含蓄美。
汝瓷高雅素凈的藝術特征,帶給人們一種溫文爾雅、潔身自好、清廉剛正的人生感悟,這與中國源遠流長的廉政文化內涵不謀而合。
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汝瓷·價值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于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
此后元、明、清歷代不斷仿制,但終究難以企及。
汝窯瓷因燒制時間短,傳世少,被歷代視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均為內庫所藏,視若珍寶、價值與商彝周鼎比貴,時人稱之“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南宋周輝在其著作《清波雜志》記錄:“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span>
汝瓷·傳世名品
現存的傳世名品珍貴而稀少,但即使時隔近千年,
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汝瓷獨有的那種澤潤,內斂,和溫雅。
北宋·汝瓷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此瓶敞口細頸,鼓腹圈足,頸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蓮花紋。
器表滿施天藍釉,釉層勻凈瑩潤,開片疏密有致。
造型秀麗,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隱若現的刻花裝飾,為汝窯傳世品中所未見。
宋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造型古樸大方,色澤獨特,以“釉色層”領先。
器型古補典雅得當,光潤有度。
由于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
久用之后茶色會著附于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
北宋·汝瓷青瓷蓮花式碗
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同時出現于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溫碗。
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
汝瓷,一件小小瓷器中蘊藏著我們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也蘊藏著我們追求的為人之道。
如果您的家中也有這么一件汝瓷,那可是價值不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