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一個節(jié)氣,夏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表示季夏時節(jié)開始。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正所謂“小暑過,每日熱三分”,雖不是最熱,但也開始入伏。
小暑三候
一候溫風至。小暑一到,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詩經(jīng)·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的八月即夏歷六月的小暑時節(jié),蟋蟀因炎熱離開田野躲到庭院墻角避暑;
三候鷹始鷙。地面氣溫太高,連雄壯剛健的老鷹也選擇在清涼的高空中翱翔。
小暑習俗
民間相傳農(nóng)歷六月六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正值小暑期間。經(jīng)過晦暗的梅雨季,難得有如此放肆的陽光。這一天,人們都會不約而同“曬伏”,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晾出來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家中若有大量書籍,也可以拿出來曬一曬了,讓書頁浸透光線,驅(qū)趕藏匿其中的書蟲。如果你自信詩書滿腹,也可以曬曬肚皮,路過之人不解,你就笑說:“我這是在曬書呢。”七月陽光燦爛,閑來無事,也把日子晾起來曬曬,曬得如火如荼。曬,也可以很幸福。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飯,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小暑溽熱,不妨也邀上三五好友,食新米,喝新酒,日嘗日新,生活越嘗越新。
大熱天吃冰,從頭到腳一陣涼意。暑天吃冰鎮(zhèn)西瓜,從古至今都是一大幸事。文天祥在《西瓜吟》中描述:“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有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一刀破瓜,清脆的聲響和多汁的紅瓤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蓮藕具有清熱養(yǎng)血除煩等功效,最適合夏天吃了。常見做法是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韓愈說蓮藕“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一塊藕片入口,香脆在口,清涼于心。
廣東人喜歡拿蓮藕煲湯。蓮藕可以和多種食材搭配,排骨、花生、薏米、豬蹄、老鴨、牛腩……當它們在咕嚕嚕滾動的燉湯中偶遇時,佳“藕”天成。再撒上幾根香菜,一碗香噴噴的蓮藕湯便可上桌,夏日黃昏,于小街邊嚼一片藕,喝一口湯,粉糯香濃,連神仙都不想當。
而對于愛甜食的南京人來說,桂花糯米藕是絕不容錯過的。將蓮藕洗凈,在藕孔中灌入糯米,慢火煮熟,出鍋后撒些桂花點綴,入口軟糯香甜,色香味俱全,漫長夏日也變得十分愜意。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節(jié)氣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飲食上應注意清熱祛暑,宜多食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苡仁、豬苓、澤瀉等材料煲成的湯或粥,多食西瓜、黃瓜、絲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小暑后,由于天氣炎熱,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確保心臟陽氣旺盛,以符合“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運動強度應避免過大,可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運動,也可選擇游泳、瑜伽、旅游等,及時補充水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在炎炎夏日里,保持一份安然若素的心態(tài),時光會為你準備了一份清涼。